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文化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周朝文化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周文化遗存?
南斜山墓群遗址,也有叫南黄庄墓群遗址的,它位于乳山市区东约24公里的南***南黄庄村与南斜山村之间。墓葬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黄庄村东、西、北三面的坡地上。
南斜山墓群东有黄垒河由北向南注入黄海,西有北斜山靠山鼎立,北为福山,南是一片洼地。东西长约 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
通过挖掘,发现有墓葬、灰坑、冲沟、柱洞等遗迹,内含与墓葬同时的夹砂、夹云母红褐陶片,器类见有鼎、鬲、罐、簋及器耳等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此外,在墓区内还发现几处同期的居住遗址。
南斜山墓群遗址的发掘,在胶东半岛首次理清了相当于西周时期的夷人文化面貌,提出了“南黄庄文化”的命名,为东夷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1981年4月,乳山县人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9月,升格地级市文物保护位;1992年6月,以“南黄庄墓群”命名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南黄庄墓群遗址整体保存完好。
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西周历史:
- 周是我国关中地区一个古老的姬姓部族,分为先周史和西周史两个阶段。
- 先周史指周的始祖到文王时代的历史,周的始祖名弃,为帝喾元妃姜原所生。善种植,尧舜时封为"后稷",地望在邰,即今陕西省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传至姬昌(周文王)时代,迁都丰,即今西安市长安区。从"后稷"弃到周文王姬昌,共历经15个王。
- 西周史指后经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到平王东迁,西周退出历史舞台,西周共历经12个王。
- 西周地域:
简述殷商至西周间的文化模式转换——从神本走向人本?
商周:从神本走向人本1、至商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才开始形成。
2、商代由掌理卜筮和记事的“贞人”书写与保存的典册,便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献。
3、商人尊神重巫,体现了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这种神本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4、神本文化也就是尊神,率民以事神。
5、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商周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6、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周人入主中原,具有决定文化模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7、周人维新,首先表现在宗法制度的建立。这种兼具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8、周人的另一个文化创新,就是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即“制礼作乐”。9、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西周文化发祥地?
陕西省的宝鸡市即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宝鸡也是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具有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有9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48.6%,境内的太白山是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是秦岭的主峰,海拔3767米,因物种垂直分布所造成的多样性和罕见的第四季冰川遗迹,而被称为生物基因库和地质博物馆。
商朝文化与周朝文化有哪些不同?
商文化和周文化的最大的不同是风格的区别:商文化是带着血性的狞厉;周文化是温情脉脉的和谐。
商人与东夷关系密切,入主中原建立王朝,自称大邑商。商王朝在中原核心王朝之外被林立的方国包括,再远还有羌、蜀。这些方国并不从属于商王朝,时而归附又时而脱离,商王从法理上说对方国没有约束权。在商代,很多事情没有形成制度,还处在从部落联盟向真正的王朝统治过度的阶段。
周人来自于西土,先祖后稷善于农耕,因为太王古公亶父率领族众迁居到岐山周原,这片在水系之中而土地又非常适合耕种的栖居地正好让周人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周王朝建立之后***用了分封制,周公又制礼作乐把周王朝的统治具象化。这样从法理上说被分封的诸侯国是从属于周王朝中央王权统治的。周朝是一个订立制度的时代,明确规定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宗法制,国本问题得到解决,对于一个王朝的安定非常有好处。
商王朝和周王朝的两种文化对比可以分别以文字、器物、祭祀来看。
商代的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卜辞。从这些卜辞内容来看,商人对于自然界及社会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因此商人重巫觋。因此商代的统治王权和神权是交互的。
周代的代表性文字是金文,西周金文的内容很多具有很高的史料[_a***_],记录了周代的事件和典故。一个正在制度化的王朝,君权得到加强,神权已经没落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文化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文化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