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gkctvgttk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五铢钱历史背景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五株钱是那个朝代的多少年前?
  2. 什么是水银古五铢?
  3. 汉代五铢钱的范,树是什么意思?
  4. 以株命名的方孔圆钱出自汉代?
  5. 河道出现半两钱是什么朝代的?

五株钱是那个朝代的多少年前?

五铢钱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始于118 BC,历经约400年,是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金属货币。汉武帝元狩五年,118 BC,开始发行五铢钱,开启了汉朝五铢钱的先河;直到东汉末年,上下400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

什么是水银古五铢?

就是古时的一种钱币呈黑色或灰白色的锈,有时铜锈中泛出一片片水银光泽,亦称水银古,钱币上有五铢字样.。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

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代五铢钱的范,树是什么意思?

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一般称为钱模。早期钱范的钱模直接刻划在石、铜质的范材上,也有用陶质刻划的。秦汉五代是我国钱币铸造工艺发展到鼎盛的时期。这时的钱范大抵可分为陶范、石范、铜范、铁范、铅范五类。

钱树指一炉所出因未曾錾切而与槽铜连成一体的一串钱,看去仿佛枝叶对称的小树,故称“钱树”,是铸造钱币过程中未完成的半成品。也有专门作为工艺品的“钱树”,制作工艺为按照设计好的造型同期铸造或只铸造主体,然后将行用钱逐个焊接上面形成一个美观的“摇钱树”。

以株命名的方孔圆钱出自汉代?

是的

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枚以铢命名的方孔圆钱出自建元元年,三铢是古代货币史上第一枚以“铢”命名的方孔圆钱。

三株钱径为23毫米,厚1.5毫米,重2.5克,三铢钱“铢”字的“金”旁,上呈三角形,下是王字直笔到底为一横,与五铢钱的铢字笔画形体截然不同,背平无轮廓。

三铢钱是建元元年,也就是汉武帝建元元年铸行,建元五年行止。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三铢钱面有外廓,重如其文,背平素。钱币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所用材料为铜。

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河道出现半两钱是什么朝代的?

半两钱一般多指秦半两,自秦惠文王“始行钱”,秦国开始铸造钱币,在秦统一东方六国之后,秦始皇统一钱币,开始大量铸造。

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至汉代,半两钱仍有铸造,但多以民间铸造为主,质量和重量都极差,因此远不及秦半两质量。

目前,半两钱出土多以秦代为主。


汉半两,半两钱版式众多,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

秦半两钱的出土集中在陕西四川等地。半两钱沿用于秦汉,其特征是:先秦半两,文字微带隐起,笔划有方折、圆折,重4克左右;秦半两,重8克(秦制半两=8克),这种重8克的半两钱极大多数铸于秦始皇时代;汉半两,汉初由于私铸之风甚盛,半两钱越铸越小,有的小到直径不到”一厘米,重不到一克,一捱即碎。汉文帝时半两钱重4铢(汉制1斤=16两,1两=24铣,半两=12铢),又称4铢钱,有的带有地名,如临苗四朱,宜阳四朱、东阿四朱、容邑四朱、下蔡四半等。其特点是字面平整,不带隐起,笔划方折,是西汉第一种货币。其版别有五种:常见类,钱身上无特殊标记,两字的中竖和上横不连,称有颈半两;有郭类,较多的有外郭,内外郭都有的较少,传形类,半两字形左右倒置;标识类,钱面背有各种划痕、星或凸起,佩钱类,穿孔呈菱形,为随佩挂之钱。存世半两钱一般伪钱极少。因错范戏制出现少数“半半”、“两两”钱。后人或有伪铸,应注意鉴别。

汉初的钱币仍然称半两,汉半两钱前前后后铸行过五次。刘邦时的半两又称为“荚钱”或“榆荚半两”,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实际上民间私铸的钱绝大多数都不到三铢。汉初的半两钱穿孔比较大,无内外廓,肉薄,形制不够规整。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就明令禁止民间私铸伪钱。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

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是一种普遍容易接受的观

点。但也有人认为,圆形方孔是生产、加工的需要

是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

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制式)。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

为小箓文字,是由秦国著名李斯所题写;它表示

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

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

(前206年),秦半两钱(含战国)的生产共延续了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从图上看,你这枚钱币是西汉吕太后临朝称制时期铸造的五分钱,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半两钱是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钱币,也是中国第一枚统一的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义。“半两”顾名思义就是一两的一半。战国时期秦国衡制一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24铢,半两就是12铢。一铢约合今0.65克。

半两钱最初铸造时间史无明书,根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惠文于生而十九年立。立二年,初行钱”以及《史记 六国年表》“天子贺。行钱”的记载,后人推断半两钱始于秦惠文二年(公元前336年),終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8年) 。《史记平准书》记载: (汉武帝元鼎四年)“令天下非三宫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由于半两钱跨越了战国到西汉的三个社会背景各不同的历史时期 ,所以各个时期所铸造半两钱的形制也各自不同。就是说,除了钱面上的文字仍读做“半两”之外,钱文的书体与位置、钱径的大小与边郭、钱体的厚薄与轻重、穿孔的方圆与宽窄以及钱范的材质和铸造的方法都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使得各个时期铸造的半两钱,或多或少地带有各目时代的特征。这些特征,成了后人识别半两钱的主要依据。根据这些时代特征,半两钱大致可分为七种,即:战国半两、秦朝半两、西汉榆英半两、吕后八铢半两、吕后“五分钱”、文帝四铢半两和武帝四铢半两。

吕后“五分钱”始铸于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汉书高后纪》记载:“六年六月,行五分钱。”这是因为此前铸造的“吕后八铢半两”过大, 而改铸的小钱。因其法定重量为“十二铢的五分之一”,所以叫 “五分钱"。

五分钱钱文“半两”,左“两”而右“半”,偶有左读。小篆书体,笔画方折。一般钱径21.3至24毫米,穿宽8.1至9.9毫米,厚0.5-1.4毫米,重量1.2-2.7克。早前五分钱铜质精纯,铸造规整。 后期逐渐粗劣。你图上这枚,应该属于典型的早前五分钱。市场价格应在20元以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的五铢钱的历史背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五铢钱 钱币 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