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七上笔记第一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七上笔记第一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古时代人们是怎么记事的呢?
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
实物记事的另一种方法是刻楔,就是在树皮、骨头、泥板、石块上刻道道或其他的符号,以用来帮助记忆。
图画记事,它直接导致了象形文字的产生,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这样的发展阶段,但是只用象形的原则造字,很难表达抽象事物和记录复杂的语言,于是首先在埃及发明了字母,并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发展起拼音文字,在世界上通行起来了。
1 是结绳记事说。
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用的一种记事方法。《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用结绳记事,以帮助记忆。今天我们虽然看不到结绳记事的遗迹,但可以在现在的一些民族中找到实例。
如过去的云南省的怒族、佤族用大小不同的绳结表示不同的事情和数目。
2是物件记事说。
物件记事是用实物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如用一块牛排表示友好和希望联合,用一根砍断了的牛肋骨表示断交,苦果表示同甘共苦,藤叶表示永不分离等。
这种借实物音、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后来成为“会意”、“***借”等造字方法。
3是刻画符号说。
因为可以创造出许多符号,刻画在不同的物件上,所以这种记事方法有广阔的发展余地。
关于汉朝的书有哪些?
原汁原味的当然是《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这些都是正史,阅读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
另外《西京杂记》是晋的笔记小说,记载了汉朝的一些轶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水平再高点的话,可以看看钱穆,吕思勉这些历史大家写的书,他们都写过《秦汉史》。
另外剑桥编的的那部秦汉史也不错如果仅仅是想看看故事,像《明朝那些事儿》的那样的书,可以看看《那时汉朝》,出了6本了。比较通俗易懂,文风诙谐幽默。也可以去天涯论坛看看,那里写汉朝连载的挺多
《匡衡勤学》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非常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使人们开怀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
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匡衡勤学,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汉朝历史笔记***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原二卷,今本作六卷。该书写的是汉朝的厉史。既有汉朝的历史也有的许多遗闻轶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七上笔记第一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七上笔记第一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