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的历史七下第十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的历史七下第十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断代是哪年?
简单的说断代史就是只记录一个王朝的历史!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王朝的历史则就叫通史!比如《汉书》只记录了西汉一代的历史;《后汉书》只记录东汉一朝的历史;《元史》只记录元朝的历史;《明史》则只记录明朝一代的历史...这些都叫断代史!而《史记》《资治通鉴》则记录了多个王朝的历史,这些书就叫通史
以《春秋》绝笔为限。孔子做春秋,至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停笔,是谓“春秋绝笔”,因此有的学者就以此为限,公元前481年及之前为春秋,公元前480年及之后为战国。
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即讫至公元前481年,周谷城《中国通史》则以公元前481年为春秋,前480年为战国。而杨宽《战国史》起自公元前481年,其实也是***用了这个断限。
先秦两汉古典文献学发展状况?
中国古典文献学源远流长,主要分为四个发展时期,先秦两汉古典文献学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古典文献学时期.宋辽金元古典文献学。
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自身发展的历史,中国古典文献学源远流长,主要分为四个发展时期,先秦两汉古典文献学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古典文献学时期。
从先秦到两汉,在文献学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有以下几位:
2.孔子(春秋) 晚年编订《诗经》《尚书》《礼》《易》《春秋》,他的言论被他的***编成《论语》
3.屈原(战国) 留有许多名篇,以《离骚》最为经典
4.孟子(战国) 著有《孟子》一书
5.庄子(战国) 诸子百家中的大文学家,著有《秋水》《逍遥游》等
6.韩非子(战国) 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7.墨子(战国) 《墨子》的一部分《墨经》更是先秦物理学著作
8.氾胜之(西汉) 著有《氾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9.张仲景(东汉) 著有《伤寒杂病论》
与史记并称韦文学双璧的史书是什么?
史学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史记》是由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历时14年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贯穿古今的纪传体通史,全书130卷,约52万余字,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称为“史学双壁”。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与《史记》齐名的历史学著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殚精竭虑,历时19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该书取材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编年史、别史、野史、奏议、传记、小说、诸子、碑碣、地理等等,都无所不去舍取和借鉴。
《资治通鉴》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史记》,其宗旨在于为封建帝王提供治国安邦之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二,该书方法进步,编撰严谨。《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改定稿,这种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的历史七下第十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的历史七下第十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