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历史是怎么查出来的,汉朝是怎样

gkctvgttk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是怎么查出来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的历史是怎么查出来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史都是真实的吗,这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2. 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怎样被发现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史都是真实的吗,这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这一点是要分开来看的,答主所学课程中有一门中国档案事业史,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中国史籍中的公开场景和著名人物的细节,比如朝堂召对,皇帝出游等发生的具体事情,甚至皇帝与妃子的暧昧对话细节,都是基本真实的。

中国古代在商周时期建立起了全套史官制度,皇帝,大臣们的活动都会被随行的史官详细记录。比如战国时期秦赵渑池之会,秦王和赵王都带了史官,一个让史官记录赵王为秦王鼓瑟,一个让史官记录秦王为赵王击缶。但实际上史官将整个事件的细节都记录了下来。在秦汉之后,史官制度的完善已经到了皇帝晚上临幸哪位妃子都要被记录的程度,龙床之前,总有一个小太监要在旁边记录,那年那月那日皇帝动了多久,妃子叫了几声......

汉朝的历史是怎么查出来的,汉朝是怎样-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牵扯到一些史官没有在场的活动,以中国史官的尿性,能少一字就不会多写一个字。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得生回朝,这么一件大事,史记里有关这场战役的具体细节就是“汉军射败之”。还有关于宋太祖临死前与他的弟弟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是没有细节的,正史没有记载,至于烛光和斧影以及其他细节都是野史的脑补。从史记上来看,汉朝之前的内容都比较粗略,少有具体细节,但是武帝朝的事情就很详细,原因无他,作者本人经历了武帝朝大部分事情。

对于没有完善史官制度的国家,其记载的细节就很玩味了,典型者比如记载罗马历史的《塔西佗编年史》,距离罗马时期已经数百年,而且这其中没有任何可靠地史官记录来佐证,《塔西佗编年史》中的细节要么是根据传说附会而来,要么就是塔西佗本人的脑补再创作,与中国古代详尽的史官资料没有可比性。这也为什说西方信史的原因。

大家好,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下面我说说我国古代历史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汉朝的历史是怎么查出来的,汉朝是怎样-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我国每一个朝代都会为上一个朝代修史,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史官制度。中国古代史官建置甚早,这是官修史书传统的基础,也是中国素以史学发达著称于世的原因之一。

据《周官》、《礼记》等书所记,古代所置史官名称甚多,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之别。史官职责亦各有异;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这说明史官对所记之事是有选择、有区别的。从确切的文献记载来看,周代的史伯是一位很有历史见识的史官,《国语·郑语》记他同郑桓公论“王室将卑,戎狄必昌”、诸侯迭兴的谈话,是先秦时期很有分量的政论和史论。

汉朝的历史是怎么查出来的,汉朝是怎样-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也都设置了史官,这是同西周末年以后各诸侯国国史的撰写相关联的。《左传·昭公二年》记晋国韩宣子聘于鲁,“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为王也。”这说明史官又有保管历史文献的职责。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官,晋国有董狐、史墨,齐国有齐太史、南史氏,楚国有左史倚相等。随着各诸侯国权力的下移,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的一些大夫和具有特殊身份的贵族,也有史臣的建置。如周舍是晋大夫赵简子的家臣,他的职责是“墨笔操牍,从君之过”。秦、赵史官,又有御史之名。

秦国还有太史令之职,史载:秦太史令胡母敬以秦篆撰《博学》七章。先秦史官,名称繁多,职掌亦甚广泛,由汉至唐,又有许多变化。汉承秦制,至汉武帝时置太史令,以司马谈任其职。谈卒,其子司马迁继其任。司马氏父子,是为西汉著名史官。其后,知史务者皆出于他官,而太史不复掌史事,仅限于天文历法职掌范围。这是古代史官职责的一大变化。东汉时,以他官掌史官之事,如班固以兰台令史之职撰述国史。

三国魏明帝置史官,称著作郎。晋时,改称大著作,专掌史任,后增设佐著作郎。南朝梁、陈又置修史学士(亦称撰史学士)之职。十六国、北朝,大多设有史职,或有专称,或杂取他官兼任。其体制、名称,多源于魏、晋而有所损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学形成多途发展的趋势,而历朝“正史”撰述尤为兴盛,故史官当中名家辈出,被誉为“史官之尤美,著作之妙选”。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记述最为完备的国家。在历史学领域我们的先辈为今人留下了举世罕见的丰厚遗产。但是我们在翻阅史书时也不禁有一些疑问:我们看到的古代史都是真的吗?这些珍贵的史料又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认识为大家浅谈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呕心沥血之作。这部史书能够跨越[_a***_]和今天的我们相见,实际上背后有着血泪凝结而成的故事

司马迁

司马氏先祖就是周王朝的史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秉承家族精神,把修撰史书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一心继承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希望能够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为后人流传一部完美精致的信史。所以《史记》的准备工作在早在司马谈生前就已经开始。司马谈对司马迁的影响可谓巨大,他对儿子司马迁寄予厚望,在临终前将撰写历史的使命传承给司马迁。所以,司马迁此生最重大的任务之一,就是完成这部中华民族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大作。

但是,伟大作品的诞生总是充满苦难和曲折。撰写《史记》之初,汉武帝刘彻在翻阅《孝景本纪第十一》和《今上本纪第十二》的部分内容时,认为司马迁的撰述有损自己的“伟大形象”,龙颜大怒,立即命人销毁了这部分材料。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名将之后李陵主动请缨出击匈奴,兵败被俘,汉武帝震怒。满朝文武都认为李陵叛降,应当对其全家诛杀。只有司马迁上书,称李陵的失败是由于“矢尽道穷,救兵不至”,败在敌人的优势兵力之下,极力为李陵辩护。司马迁这一番合情合理的解释却被汉武帝曲解为讽刺自己用兵不当,加上之前司马迁的作品已经惹怒汉武帝,武帝正好此次李陵案为借口,将司马迁投入牢狱,以欺君之罪对其判处***。当时的***可以以腐刑或缴纳金钱冲抵。但司马迁拿不出这笔巨款,只得接受腐刑。腐刑对于一名有抱负有地位的男性,而言,某种程度上比赴死更令人屈辱与不甘。但司马迁毅然决定接受这样令人苦痛一生的无妄之灾,完全是因为他仍然希望完成父亲临终前要他修撰历史的千秋大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何其雄壮的语言!司马迁自己也知道《史记》不会被当朝统治者所容忍,于是吩咐后人“藏之名山”,将来局势变好,再向世人公开。

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怎样被发现的?

甲骨文发现于清末河南,一些当你农夫在田间挖土翻地偶然发现一些牛骨和龟甲。当地农夫就把它当药材卖了,药店老板认为是“本草纲目”里的“龙骨”就大肆收购,用作伤病药。

清末一个叫王懿荣的人,他患病去鹤年堂抓药,无意买到了“龙骨”这味药材,他却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龙骨”上有许多的符号,很像古代文字。然后就通过古董商范维卿大量收购,他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符号全是笔写后雕刻上去,裂纹是火烤所致。为了进一步追根溯源,王懿荣去了河南章德府安阳县小商屯,由此发现了“殷墟遗址,并确定了这是商朝文字。

距今为止发现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少有十万片以上,通过后来专家的研究和解读发现这些甲骨基本上全是占卜用的,是殷商王室的存档。

商朝还属于比较原始的神权社会,凡事都要通过占卜预测吉凶或问问鬼神旨意。一般是占卜一些祭祀日期、用什么牲口和数目,征伐捕猎是否吉时,成员的生育疾病等等。偶尔记录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和打猎收获等等。甲骨文算是我国最早的文献记载。

商朝历代都有大祭司,一般商人要预测占卜时大祭司就会取一块龟甲或牛胛骨在一面凿个孔,但不打穿,然后把有孔的一面放火上烤,另一面出现裂纹就称为“兆”。大祭司就根据“兆”来分析吉凶和鬼神的意思,如果日后应验,就把这些事用刀刻在甲骨上,这就称为“卜辞”。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研究的甲骨文了。

甲骨文单字有5000左右,能解析的大概一半,这些字虽然和现代文字完全不同,但根据可以辨别的字仍然可以翻译成今天的汉字。这些可认的字和如今的汉字区别不大,可见中国文字的传承文化

举个例:渔——刻一鱼,一网,一手。

牧—— 刻从牛,从羊 放牧动物不同而字不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的历史是怎么查出来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的历史是怎么查出来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史官 司马迁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