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历史汉朝经济政治文化措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中历史汉朝经济政治文化措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与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有哪些异同?
西汉与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同点和不同点。政治措施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同点秦朝是郡县制,西汉是郡国并行制。
经济措施西汉把铸币权收为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政策。文化都加强思想控制,但秦是焚书坑儒,法家思想是统治思想,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政治制度?
所谓郡是指郡县,国是指封国,而郡国制则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国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统治。由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并存的郡国制度。
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故文帝时,贾谊曾建议削弱诸侯;至景帝,晁错更进一步提议削减诸王封地,由是诸王为求保障自身利益,起兵反对汉室,史称「七国之乱」。
及后景帝派周亚夫平定叛乱,诸王被杀。自此,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归中央,分封王国名存实亡。
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和太尉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汉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附会成古代九卿。
汉代文教政策的步骤?
汉代建国以后,承袭秦制,以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历经惠、文、景帝历六七十年,但实践证明,这种思想对加强中央集权不利。
在这时期儒家虽不受重用,但仍较活跃,儒家抓住秦朝短命的事实,攻击法家。
同时又吸收法家及其他各说的思想融合于儒家思想之中,使儒家的思想更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
陆贾的《新语》、贾谊的《过秦论》,是当时为皇帝所欣赏、在社会上影响极大的扬儒抑法的名著。
文帝时贾山多次上书以秦为例,讲如何治乱以扬儒。这样,儒家的思想地位逐渐上升。
到汉武帝时,平息七国之乱后,国家出现的统一局面,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更倾向于儒家。
公元前104年,董仲舒在上武帝《天人三策》中提出:凡是不在六艺的学科,不符合孔子之术的一律取消,即我们常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纳了这一意见,实行了崇儒的文教政策,由于儒家的思想在实践中表现出最适合于封建地主统治阶级的需要,这一政策不仅终两汉之世,而且为后来历代封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汉代的文教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推明孔氏,罢黜百家。这一步骤是确立儒学在文教领域的独尊地位。
重视选举,选贤任能。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选拔贤能,选用符合儒家思想的人才。
在汉代文教政策的影响下,汉代的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思想,为后来的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历史汉朝经济政治文化措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历史汉朝经济政治文化措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