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上真实的武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上真实的武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11帝分别是谁?
公元前187-前180,汉高后,吕雉,篡位;
3. 公元前179-前157,汉文帝,刘恒,年号前元、后元;
4. 公元前156-前141,汉景帝,刘启,年号前元、中元、后元;
5. 公元前140-前87, 汉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6. 公元前86- 前74, 汉昭帝,刘弗龄,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7. 公元前73- 前49, 汉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8. 公元前48- 前33, 汉元帝,刘奭,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9. 公元前32- 前7,汉成帝,刘骜,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1、汉高祖刘邦
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汉朝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
2、汉惠帝刘盈
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惠帝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
3、汉文帝刘恒
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
4、汉景帝刘启
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
5、汉武帝刘彻
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0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0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庙号世宗。
西汉: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西汉前少帝刘恭、西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帝刘婴。
为什么汉朝皇帝叫文帝、武帝,唐朝叫太宗、玄宗,清朝叫康熙、乾隆?
隋朝以前历代帝王逝世后,谥号的字数很少,如: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司马炎为世祖孝武皇帝,杨坚为高祖孝文皇帝,后世称他们汉文帝、晋武帝和隋文帝即可。唐后各帝谥号字一长串,少则六、七个多则二十四五个,再用谥号称呼就太不方便了,不得已只好改用庙号称之,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清高宗等。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按照提问的顺序一个是谥号,一个是庙号,一个是年号。
中国历史说皇帝或者国君,周朝、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只到隋朝,用的都是谥号。
这个谥号,是评价你一辈子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每个皇帝都有,干的好,就给个美谥,比如文、武、宣、明、康、庄等等。干的一般般,就给个平谥,干的不好,就给个下谥,乃至恶谥。比如桓、灵、炀等等。
但是在唐朝以前,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唐朝以前一个皇帝想得到庙号让后人世代纪念那是相当困难的事。两汉那么多皇帝,有庙号的就只有六个,刘邦是太祖,刘彻是世宗,刘询是中宗,刘秀是世祖,刘庄是显宗,刘炟是肃宗。
但是到了唐朝后,继任者往往给前任上一堆美谥,搞得谥号冗长无比,且不具备评价一个皇帝的意义。而且唐以后每个人都有庙号。
所以唐朝以前庙号不是***都有,谥号又比较客观,所以唐以前都用谥号来称呼这个皇帝,唐朝开始谥号就开始堆了。比如李世民原来谥号就一个文,后来给加成文武圣皇帝,后来又给加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这你就让人没法办了,写个李世民用谥号,光称呼就能费半页纸。
到后来越来越夸张,比如朱元璋的谥号就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所以唐以后一般称呼皇帝就用庙号,太祖,世宗,显宗,肃宗,高宗,中宗等等都是庙号。
明清时期的皇帝其实既用庙号称呼,也用年号称呼。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又可以叫成洪武皇帝,清圣祖又可以叫他康熙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上真实的武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上真实的武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