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立世多少年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朝立世多少年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刘备是不是一个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的人啊?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用是或者不是能回答得了的。
《三国演义》的政治主题是尊刘抑曹,宣扬刘关张的忠勇义。这就把刘备树立为英雄形象,而且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在老百姓心目中形成了固定的口碑,谁如果说刘备不好,周围必将群起而攻之,因而刘备的正面形象很难被撼动。
翻开《三国志》,刘备复杂的性格和心理跃然纸上,总感觉自己实力不行,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在投靠一个军阀时,便想着以后何时离开,喜欢讲究吃喝穿戴,却不喜欢读书。吕布多次帮他大忙,最后关头却置吕布于死地,目的是想把貂蝉将给关羽。对袁绍袁术是连哄带骗,以便自己左右逢源。自己没有什么基业,也不忘从好朋友公孙瓒身边挖走赵云。当孙刘联盟形成准备对抗曹操时,刘备也不忘找准机会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关系。
如果条件可能的话,我们今后应当组织人力研究《三国志》,还历史本来面目,展现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斗争画面,丰富我们民族的智慧,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
而《三国演义》则把民族智慧低级化,庸俗化。
刘备的确是个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的人,直百钱的发行就足以说明一切。
什么是直百钱?刘备在财政危机的形势下发行了直百钱,直百钱是相当于当时通用货币的一百倍的大额钱币,这种钱币的流通必定会造成通货膨胀,老百姓无形之中平摊了刘备的财政窟窿。
打着以天下百姓为己任的旗号,做着压榨,吸食百姓鲜血的勾当,就是大奸大伪之人。
不过话说回来,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拘一格是很正常的。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当中,不要用人性本善的儒家思想作为标准。
很多人觉得刘备是仁义的代表,其实以下几件事可以看出他未必:
1、话说刘备与吕布争夺徐州时,兵拜逃亡,途中粮尽,恰遇一户人家,刘备上前探问,方知是一猎户。那猎户叫刘安,听闻刘备名号,便想巴结刘备,要好好招待他。可家中贫困,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于是便杀了自己的妻子,割下肉来煮给刘备吃。第二天,刘备方知吃了人肉,只是不胜伤感,挥泪上马。这着实令人惊悚,若是一个正常人,突然知道自己昨天吃了人肉,那还不得将自己的肝胆给吐出来。可刘备的表现却很平静,仿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既不痛斥刘安心肠歹毒,也没有要呕吐的感觉,这与他平时表现出来的仁义道德是极其不相符的。
2、建安十三年,曹操帅军五十万南下,欲一战定乾坤,而刘备的新野则城首当其冲。在这危机关头,刘备却执意要携带新野百姓逃往江夏,难道他不知道百姓会拖累行军速度吗?他为何如此?一方面为了他的仁义之名,危难时刻仍不忘百姓,不忍舍弃,带着百姓一起逃亡,将自身置于险地,这传出去多好听。其二,战争年代,百姓逃亡,不足为奇,可举城逃亡就不正常了。虽说曹操名声不好,还在徐州屠过城,可那也是事出有因,谁让陶谦的手下杀曹操一家老小。新野百姓与曹操无冤无仇,为何害怕曹操,要跟着刘备一起逃亡?恐怕是刘备散播谣言所致,好为其火烧新野做准备。若新野城中有百姓在,刘备敢烧新野?那他就要与他的皇图霸业说拜拜了!其三,带走百姓,曹操得到新野,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对曹操也是一种打击。其四,百姓行走缓慢,扶老携幼,十几万人,又各自带着自己的家当,自然会将道路租塞。你曹操追上来,短时间你也打不到我,中间隔着百姓,你能耐我何?这就给曹操出了难题。打吧!名声更臭,不打吧,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备悠哉悠哉的逃走!着实把曹操郁闷坏了。
3、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一直标榜仁义道德,忠君爱国的刘备也叛变革命了,比江东的孙权整整早了八年。而他同时代的曹操,一直被他骂做国贼,汉贼,曹贼的曹操却到死都未称帝,这不得不说这是个讽刺。
所以说荀彧看人挺准的,他曾劝过曹操,小心提防刘备,说此人大伪似真,大奸似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立世多少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立世多少年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