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北地区历史发展汉朝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东北地区历史发展汉朝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了解东北历史与民族文化?
与东北地区的各族系、各民族的历史进程相伴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彼此交往中,各民族在经济生活、观念文化、风俗习惯等领域趋同的方面日益增多,如生产领域中各民族在农耕、畜牧、***生产的技术和经验的趋同现象。在宗教信仰方面,东北先民信仰萨满教,成为跨民族的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那个时代东北先民宗教信仰的实际状况,成为今天研究古代人类精神文化的活化石。在东北地区的各民族中,先后有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都曾经创制、使用过本民族的文字,女真族、蒙古族、满族还曾经实施过民族教育。
东北地域文化包含着三种文化类型:一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二是中原文化、汉文化,三是异国文化。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在,东北地区的原驻民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特别到汉代,汉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主流。东北地区族群主要由三种人组成。第一种是流民,第二种是谪戍,第三种人是移民。这三种人均以山东、山西、河北为主,给东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为东北注入了新的文化。
东北在汉代叫什么?
东北在汉代叫辽东,现在的东北地界在汉代属于幽州管辖,大致分为辽东,乐浪,玄菟三郡,不过东北在汉代一直是鲜卑,扶余和乌桓这些少数民族盘踞,汉人稀少,只有辽东才是以***为主
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东北的行政区划自晚清撤将军、设行省开始至1955年省级行政区定格,才形成今天大家熟知的东北三省。期间政权更迭,行政划分也随之动荡不定,从三省、四省、六省、九省、最多时达到十九省,建国初期为六个省和七个直辖市。
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以盛京(沈阳)为“留都”,设盛京总管一职,管辖东北全区。这和内地的官职有很大不同,这可能和满清统治者,把东北看成“家事”有关,东北一直沿用旗民分治的制度。
商朝的遗民一支在箕子的带领下,退回了东北,此后在东北形成了箕子朝鲜、山戎、孤竹、令支等***,此外还有东胡、秽貊、肃慎、燕等民族。
公元前107年,汉朝在此东北设立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个郡,史称“汉四郡”。
隋炀帝三征东北高丽,也都失败,并且引发了国内的大规模叛乱。唐朝建立后,唐太宗选择联合新罗来对抗新罗和百济,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的不断出兵,最终在660年灭百济国,唐朝设立熊津等五都督府;在668年灭高句丽。此后,唐朝在东北设立安东都护府,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结束。
到了五代时期,契丹族走向了强盛。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可汗,并且通过战争的方式废除了“军事民主制”,确立了世袭制。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八部,称皇帝,建国号“大契丹国”,后来被改为“辽国”。辽国的强盛的很长的事件,直到1125年被金国所灭。
1125年,金国灭辽国,占据了辽国的大部分土地;金国经历了金世宗时期和金章宗时期的盛世,国力十分强盛,控制了朝鲜,臣服了蒙古和西夏。
明朝初期,女真族逐渐臣服于明朝,朱元璋于是在辽宁设置辽东都司。
努尔哈赤在东北宣告建立“金国”,史称“后金”,正式和明朝分庭抗礼。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了明朝明朝10万大军,随后统一了海西女真。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北地区历史发展汉朝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北地区历史发展汉朝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