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汉朝的成语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上汉朝的成语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代成语故事?
汉代的成语故事太多了。举个例子吧,比如后来居上。说的就是汉武帝的故事。在汉武帝时期,朝中有3个人属于是汉武帝手下同时认可的能臣,他们是汲黯、公孙弘和张汤,但他们的情况却各不相同,都有各自己的长处,也都有一定的不足。
在汲黯进京供职时,因其资历深,因此一到京城就任上了比较高的官职。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刚刚到京城时还只不过是个一般职务的小官,职位都很低。虽然二人职务低,但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他们履职尽责,兢兢业业,工作政绩很快显现出来。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很快地被提拔重用了起来。
有一次,汲黯对武帝抱怨,说陛下用人如同拣柴,先来的居下,后来的居上。这就是后来居上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单写出其出处?
卧薪尝胆,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个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退避三舍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2、一鸣惊人
以逸待劳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汉朝有哪些历史典故?
汉朝时期的历史典故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封狼居胥。
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谚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并派兵把守函谷关,以对抗项羽西进。项羽率领40万大军到达后,攻破函谷关,进驻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纳了张良的建议,结交了项羽的叔父项伯,希望从中给予调解,以作缓兵之计,并且亲自到鸿门和项羽见面。
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项伯已被收买,于是连忙拔剑起舞,用自己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史称鸿门宴。
“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三,封狼居胥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
后人用“封狼居胥”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想到一个“苏武牧羊”的典故。
先说苏武是谁,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是代郡太守苏建之子,也算是西汉时期的名门望族了。
(代郡:今河北蔚(yù)县代王城)
众所周知,汉武帝治下的大汉,与匈奴发生了多次战争,但大汉与匈奴也曾有过蜜月期。
这段蜜月期就发生在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即位(鞮:dī),奉行与大汉友好往来的外交政策,于是首先向汉武帝发来以示有好的书信,并因汉高祖刘邦时曾与匈奴和亲,便遵循古礼,尊称汉武帝为“丈人”。
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
为了表达对且鞮侯单于主动示好的重视,汉武帝当即决定,派遣苏武等一百多人出使匈奴,苏武便奉命以中郎将的官阶身份,持节前往。
所谓中郎将,是西汉时负责统领皇帝禁军的武将官职,为皇帝身边近臣,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苏武的品阶很高,这也足以看出汉武帝的诚意,而“持节”,持的正是符杰,为汉代时大臣们手中所持符令,算是一种传达命令的信物,另外随苏武通行前往的,还有之前大汉扣留的匈奴使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汉朝的成语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汉朝的成语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