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人物周苛周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人物周苛周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结巴大王周昌为何从吕后的恩人变成了仇人?
不是成为吕后的仇人而是成为刘邦的仇人,刘邦因为废太子的问题和周昌起过争执,但是因为他结巴的原因,刘邦觉得好笑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刘邦心里面肯定已经很讨厌他了!而吕后虽然得到了周昌的支持,但是总的来说是张良起的作用最大!而吕后最想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扶植儿子做太子,还想帮助刘邦稳定江山,那么那些曾经刘邦不能杀的人在吕后这就不一样了!比如韩信就是被吕后的宫女用竹剑杀掉的!因为刘邦对待韩信这样的大臣有三不杀的誓言!而吕后就帮他巧妙的避开了他的誓言!总之该死的都得死
“仇人”一说严重夸张,其实周昌最终被吕后埋怨而已,而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赵王如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儿。
汉朝的开国功臣多数来自丰、沛两地,跟高帝刘邦是老乡关系,这批功臣普遍性的质朴少文、性格刚强,即使在帝国肇建、身份转变后,依然难改其脾气秉性,曾长期担任御史大夫职务的周昌,便是其中的典型。周昌为人正直敢言,曾因某事公然批评刘邦是桀纣类的暴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周昌年轻时跟堂兄周苛一起担任泗水卒史,跟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颇有些交情,所以刘邦在沛县起兵后不久,周氏兄弟便依附于刘邦,并跟从他西行入关灭秦。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便提拔周苛担任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等到周苛在荥阳被项羽***后,周昌便接任御史大夫的职务,并因战功获封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再加上身居御史大夫的职务,负有监察、弹劾百官的权限,所以在朝堂上以直言敢谏著称,连相国萧何、大功臣曹参等人见到他,都好比老鼠见到猫一样,其他朝臣如何可以想象(“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当然,对周昌敬畏有加的还有刘邦。
西汉版图
在一个王朝的衰落期,朝廷中往往会有出现权倾朝野的外戚、权臣,此时的皇帝虽然在名义上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实质上已是傀儡而已。但是,在汉朝刚刚建立之时,却有一位大臣因为其耿直且强硬的态度,受到所有大臣的敬畏,甚至连刘邦、吕后都对他礼让三分。他就是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国家最高检察官)周昌。
桀纣之主
周昌雕塑
《史记》中说周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意思是周昌性格耿直,连萧何、曹参等人都对他非常敬畏。有一次周昌在刘邦的休息时间入宫汇报工作,却撞见尴尬的一幕——刘邦正搂着戚夫人寻欢作乐呢!于是,周昌扭头便往回走。刘邦看见之后便跑着追上他,并纵身一跃,骑在了周昌的脖子上。然后问他:“你觉得我是怎样的一个皇帝(我何如主也)?”周昌仰着头、瞪着眼道:“你就是桀纣一样的昏君!”刘邦听说之后哈哈大笑。
拒废太子
刘邦宠爱戚夫人,又觉得吕后所生太子刘盈不像自己,便欲另立戚夫人儿子赵王如意当太子,大臣们大多不同意,周昌尤其据理力争,刘邦问他为什么,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在生气的时候口吃更加厉害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看他气急败坏口吃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废太子之事暂时搁置下来,吕后在东厢侧耳听到他们的对话,后来见到周昌时,就跪谢他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太子就要被废掉了”。
后来,刘邦怕自己死后赵王会被吕后***,颇费思量,想到周昌,因汾阴侯周昌有大功于吕后和太子,便要他给赵王当国相,保护他。周昌初时不干,那是降职!刘邦说,真的拜托了,委屈你了。周昌只得听从。
后来,吕后三次召赵王如意入朝要进行加害,周昌三次违抗谕旨,抗命不从,吕后无奈,只得先召回周昌,再召赵王。赵王被吕后毒死后,周昌再也不上朝参见吕后,郁郁而终,吕后以厚礼安葬他。(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刘邦?
***在读《史记.项羽本纪》时,批注道:“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如此伟大的领袖竟然用“高明”二字来评价刘邦,可见刘邦是多么令人推崇。底层出身的刘邦,且有些流氓习性,为何能在秦末群雄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呢?我认为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汉高祖刘邦
善于平衡各个阶层的利益
在整个人类社会,是否触及到更多人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是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刘邦就能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利益。他最英明的做法就是:废除秦朝的严刑峻法,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即“***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原来秦朝***任命的各级官职一律保留原位不动,继续维持社会的秩序。
刘邦的“约法三章”政策非常高明,一方面维护了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因此受到了地主阶级的热烈拥护;另一方面也稳定了民心,使广大劳动人民能够安心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刘邦得到了关中地区各个阶层的拥护。
用人得当
刘邦出身草莽,初看起来,他的确文不能著书立说,武不能斩将攻城,可是他有一项最大的本事,那就是善于识人用人。刘邦一旦发现有才能的人士,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无不***取各种政策招纳或笼络到自己的麾下,并大胆地提拔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项羽在这方面很欠缺,刘邦曾经列举了帮助自己成功的三杰——张良、萧何、韩信,项羽只有一杰——范增,虽然是三比一,项羽的那一杰也没得到重用,导致关键时刻范增出走。项羽最后失败也是一种必然。
刘邦还有其他方面的优点,比方说善于***纳别人的建议,由于自己出身底层比较了解民间疾苦,了解人民心理等。
“学史明智”,刘邦作为一个成功者,他的成功之处很值得后人学习。我觉得不光是领导阶层,即使是个人要想走得更远,在做事时也必须要照顾到别人的利益,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人物周苛周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人物周苛周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