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战国距离汉朝多少年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战国距离汉朝多少年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两汉春秋时间线?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秦末农民起义,项羽、刘邦推翻秦朝,刘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丝绸之路”,北击匈奴,东并朝鲜,攘夷扩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开创“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室后裔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励精图治,选贤纳谏,劳谦有终。军事上迫使匈奴西迁、派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延伸至欧洲。公元100年罗马帝国遣使来朝,东汉国力趋于极盛,史称“永元之隆”。公元190年,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春秋时代周天子势力减弱,群雄争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当时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表面上仍获尊重。
春秋时期是什么时候?
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那么,春秋时期是两汉时期吗?
两汉时期指的是西汉和东汉,汉代儒家学者都奉孔子为先师,而无人以孟子或荀子后学自诩。
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对汉儒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由此,汉初儒家学者中也隐约存在着对立的两派。而自从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的形式提出一套系统[_a***_]学说之后,汉儒内部两派的斗争便集中表现为《春秋》三传之争。
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时候?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之中思想发展最快一个阶段,当时思想百家争鸣,学术非常活跃,并且也是中国华夏历史之上,比较长时间一段分裂,而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可以说它是一个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之中不可缺少一个朝代。
在周王因为诸侯分割之后,实力减弱,从而许多诸侯直接占据一方土地之后,在建立自己土地国家之后,称霸四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在各地都发起战争,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比较混乱朝代原因,各地诸侯都纷纷抢占土地。各个诸侯国家各推自己管理制度,从而出现百家争鸣现象,许多的文学仕家,都纷纷提出自己思想,并且在当时对思想文化的管控的力度,还是比较小,每个诸侯国内,思想文化繁荣,从而使春秋战国成为一个思想繁荣国家。春秋时期,周天子还有名义上的影响力。到战国时期,周天子虽然存在,但名存实亡了。
按周制,只有天子才能称王。春秋时期,只有蛮荒之地的楚国,以及后期的吴越,才敢称王。称王之后,表明政治上与周天子平等了。诸侯可以与周天子平等,大夫自然也可以与诸侯平等。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不但瓜分老主子晋国的家产还各自称王,与周天子平级了。
不但晋国如此,齐国大夫田氏也夺了姜家的权,在齐国进行了改朝换代。在各国内部权力变化的同时,又加上外部大国对小国的武力吞并。这样,战国中后期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
天无二日,地无两主,既然大家都称王,那就此一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经过两百多年的争斗,秦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秦始皇扫灭六国。天下一统。历史打开新的一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战国距离汉朝多少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战国距离汉朝多少年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