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的原因

gkctvgttk 1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以前的历史真实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行悦为什么要背叛汉朝?
  2. 了解西汉历史,除了《史记》之外,还有哪些正史?
  3. 社会上是如何知道宋朝以前的历史的,你觉得现在的历史知识可信吗?
  4. 汉朝有哪些历史典故?

中行悦为什么要背叛汉朝?

中行悦大概是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汉奸了。

他本是土生土长的汉人,为西汉文帝时的宦官。汉初始,一直对匈奴***取和亲政策,文帝时也不例外,在匈奴老上单于即位时也选了宗室女去和亲,中行悦就是随行內侍之一。他不愿意去环境恶劣的北方草原,但是一个宦官也由不得自己做决定,于是心怀不满,说:“如果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可能身边的人都当他是说说气话,没人在意。可见当时环境比较宽松,如果放清朝,一句“清风不识字”都要牵连无数人命。

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的原因-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谁想,这中行说真不是个东西,当汉奸毫不含糊,不像当代有些汉奸还得扯块布遮遮,到了匈奴马上就做了单于走狗,得了单于信任。这汉奸给老上单于、军臣单于出了不少馊主意,挑拨大汉与匈奴关系,让匈奴收取汉朝送来的物资却故意刁难来使,找借口去边境最乱。

总之,中行说把小人的嘴脸做到了十足,你让我一个人不爽,我让你整个国家都不爽。

了解西汉历史,除了《史记》之外,还有哪些正史

首先,感谢邀请!《史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轩辕皇帝汉武帝年间的史事司马迁这个人很猛,为什么说很猛呢?东汉的时候班固也写了一部《汉书》,这本书写的是刘邦王莽的事情,自己所处时代的事情,他不敢说,但是司马迁连老大的坏话也敢说,所以说汉武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将司马迁施以宫刑,也就是把他给阉了。知道汉宣帝时期,才将《史记》公之于众,所以说《史记》相比较还是客观的。

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的原因-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由刘邦建立

要了解西汉的历史,除《史记》外,还可以从《汉书》、《资治通鉴(汉纪上)》两本正史中了解。

《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经传体断代史。班固经过20余年的努力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分,后因事入狱,永元4年死在狱中,《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命班固妹妹班昭入东观藏书阁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汉书》历时40多年终于完成。

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的原因-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书》有记叙西汉帝王事迹的“本纪”12篇,各类人物生平及少数民族、外国情况的“列传”7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志”10篇,史“表”8篇,全书共100篇,80万字,记载了汉高祖刘邦6年至王莽地皇4年,共230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汉纪上)》由北宋司马光所著,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历史人物评价。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至后周显德6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的历史。


社会上是如何知道宋朝以前的历史的,你觉得现在的历史知识可信吗?

首先说一下可信度的问题。

古代写史由于缺乏考古的手段,基本上史料依据前朝文字记录整理和实地考察得来的。文字记录就像我们现在的工作日志一样,数量非常庞大,要想全面作***是非常困难的,当然了,后期编纂时候会根据当朝的需要进行取舍,会舍去一部分内容;另外实地考察一般都是根据事件经历者或者其后人口述,不过根据当时社会环境,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可能会隐瞒自己的真实经历,综上所述,根据前朝文字整理的史料是比较真实的,不过可能完整性不够,根据***亲历者整理的信息,可信度相较文字实录比较低。

再说一下社会上人如何知道的。

文化传播渠道无非就两种,官方的和民间的,载体就是书籍。官方渠道就是官方掌握的史料通过出版,推行到市场中,大家买书或者通过互联网得知;民间的野史也同样是通过出版物推向公众。

有正史,有文物,还有稗官野史的参考…宋以前的历史不难了解,公元前4000年中国就进入信史时代了,宋还叫个事?

现在的历史知识也是古代传下来的,就算可能被人为修饰过也不可能完全抹去,读历史的人也得动动脑子想想,再多看看其他人的观点,再往前找找更早的史实,也就蒙不住了。

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屏蔽公众信息来源,但可以做到大量灌输带有主观倾向的信息。也就是说,你能从各种媒体上看到的,都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你得长点脑子得有分辨能力。

谢谢邀请!关于往昔历史通常有两种来源:1.正史如《战国策》、《史记》、《三国志》、《二十四史》等史学名著;2.野史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等,由于华[_a***_]史悠久宋以前的资料只能看历史记载相对全面,再就是听野史参考,就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来说,其中关于“阿房宫”被项羽烧毁的记载即与当***古发掘不一致,考古学家通过挖掘现场发现“阿房宫”仅仅夯筑了地基根本没有完工秦朝就已灭亡,与历史实事不符,再者《史记》与《竹书记年》中有关禅让的叙述不同,应该没有禅让一说,因此后世只能参考历史记载不能全信!

这位友,你好。问,社会上是如何知道宋朝以前历史的?觉得现在的历史知识可信吗? 你提的以上问题觉得涉及的有关内容比较广,而且牵涉到许多大事记及历史年表,不能一一作答。就有关问题向你推荐几本书,你可以参考。一,《文史知识辞典》,二,《中国历史》,《中国现代史》,三,西汉史马迁著《史记》,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前唐,后唐《历史资质》及廿四史有关的书籍。四,《考古学》,《考古发现与甄别》等等。多参加博物馆,文史馆,纪念馆以及有关文史资料的展示活动,打消你对历史的疑虑。******说"忘记历史,篡改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当今,从江湖上传来的一些小道消息,一小部份人不怀好意,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史持有怀疑态度,鸡蛋里挑剌,有诽谤史实,篡改史实的恶迹。请广大朋友瑾慎,当心,不要轻信谣言。

汉朝有哪些历史典故

汉代历史典故灿如星河,数不胜数,具体有:死灰复燃、昭君出塞、前车之鉴、汗流浃背、

汗马功劳、楚汉之争、暗度成仓、捕风捉影

衣锦还乡、家徒四壁、赴汤蹈火、大材小用

安如泰山、唇亡齿寒、防微杜渐、拔帜易帜

断袖之癖、拔帜易帜、狐疑不决、后来居上

汉官威仪、聚米为山、噤若寒蝉、口不二价

夜郎自大、口不二价、牛衣对泣、千钧一发

悔过自新、破甑不顾、让枣推梨、人面兽心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绝世独立、倾国倾城

投笔从戎、舍本逐末、尸位素餐、率马以骥

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典故一般是指历史人物或者***,典章制度等故事或者传说等。

简单挑选几个来说明一下:

1.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鸿沟,今河南荥阳)。然刘邦听从手下规劝,发兵攻打项羽的地盘。通过重兵把项羽围于垓下,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垓下之围)。这时的项羽已经没有了斗志,大部分士兵伤亡,听到在自己的地盘上,听到刘邦的军队里那么人唱楚歌,非常吃惊,精神受到极大影响,逃到乌江自刎而死。

今主要是比喻为,完全处于孤立地位

2.白登之围

此事发生于公园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刘邦听信陈平献计,从冒顿的爱妾阏氏下手,送个她金银珠宝,结果刘邦才得以脱险。

3.诸吕之乱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期间是吕后城制。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而后吕后乱用自己的娘家人,压制功臣,导致了诸吕之乱。

汉朝时期的历史典故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封狼居胥。

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谚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并派兵把守函谷关,以对抗项羽西进。项羽率领40万大军到达后,攻破函谷关,进驻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纳了张良的建议,结交了项羽的叔父项伯,希望从中给予调解,以作缓兵之计,并且亲自到鸿门和项羽见面。

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项伯已被收买,于是连忙拔剑起舞,用自己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史称鸿门宴。

“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三,封狼居胥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

后人用“封狼居胥”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以前的历史不真实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刘邦 萧何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