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内容

gkctvgttk 15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笔记第19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资之以书的资是什么意思?
  2. 凿壁借光起源哪里?
  3. 凿壁偷光出自哪本书?

资之以书的资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资”是指资助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刘歆的《西京杂记》:“主人感叹,资之以书,遂成大学。”

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内容-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汉代刘歆着,东晋葛洪辑抄。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即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为后人为典故。还有一句成语“凿壁借光”,也是从该书的匡衡的故事中流传出来的。

凿壁借光起源哪里?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成语凿壁偷光是出自

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内容-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2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成语凿壁偷光是出自

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内容-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3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凿壁偷光出自由汉代人刘歆的东晋葛洪辑抄古代历史笔记***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凿壁偷光出自哪本书

凿壁偷光是出自于汉代刘歆的创作***《西京杂记》中《匡衡勤学》。《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民间趣闻轶事。此书一直流传至今,给予世人很多借鉴和激励。

匡衡勤学之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因家贫买不起灯烛,而凿穿墙壁借引邻舍的烛光读书,晚晚如是勤读到天亮,最终成为一代大文学家。于是“凿壁偷光”这成语故事就被后人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由此成语故事就可以发现代人:古人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都能勤奋好学,而生于现代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拼搏呢!

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原二卷,今本作六卷。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

凿壁偷光是记录(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学习。

出自由汉代人刘歆的东晋葛洪辑抄古代历史笔记***集《西京杂记》卷二。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的历史笔记第19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西京 匡衡 凿壁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