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笔记高一教辅推荐,高一历史汉朝知识归纳

gkctvgttk 1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笔记高一教辅推荐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笔记高一教辅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假如王勃没有英年早逝,凭借《滕王阁序》这样的文学功底,能否进入唐宋八大家?
  2. 小男孩指出小学课文《羿射九日》内容有误,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承认有错,你怎么看?

***如王勃没有英年早逝,凭借《滕王阁序》这样的文学功底,能否进入唐宋八大家?

答案是:不能。

唐宋八大家中唐朝有两个,韩愈和柳宗元。

汉朝历史笔记高一教辅推荐,高一历史汉朝知识归纳-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他两,不是别人?唐朝有很多大文学家啊,为什么单单是他两?

他两的文学主张是写散文,反对骈体文单纯的追求词藻华美,而要文以载道,宣扬儒家教化。说白了吧,他两不单是文章大家,并且在儒家学术思想史上也是有重要地位人物,尤其是韩愈。

这涉及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唐朝皇室是带有胡人血统的,唐朝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当然也包括宗教上的开放。

汉朝历史笔记高一教辅推荐,高一历史汉朝知识归纳-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皇室崇佛信道的很多,武则天二次入宫之前当过尼姑,杨贵妃入宫前当过女道士。同时一些西方宗教也是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比如景教(***教东方教会),摩尼教(明教),拜火教等等,中国人这个时期宗教信仰自由,唐朝皇室也不排斥任何宗教。

但这对于儒生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就已经衰落了,崇信佛道的人越来越多,到了唐朝,不但局面没有改观,反而越来越多的西方宗教也进入的中国,而且朝廷允许传教,修建寺庙。儒学是越来越衰落了。韩愈就曾经写文章劝谏皇帝不要去迎奉佛骨舍利,结果被贬。

在这种情况下,韩愈柳宗元从文学改良入手,宣扬儒家学说。尤其韩愈是上承汉代经学,下启宋明理学中间的一个过渡人物,在儒学思想传承,乃至中国思想史上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汉朝历史笔记高一教辅推荐,高一历史汉朝知识归纳-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天我们普通人已经不太去关心这些思想史上的纷争,更多的记住了韩愈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文章。其实韩愈除文学家外,也是一个儒学思想家。

无可否认,王勃是一个不世出的大才子,但也仅此而已。

人活一世,有一首诗或散文或词千古流传,就足矣,更何况是光华万丈的《滕王阁序》呢!

我觉得没什么可比性,纯粹题主想找点事抓点眼球而已。

纵然八大家文才高绝,佳作惊世,可谁又能绕过和无视王勃的天才之作?

如果王勃泉下有知,说不定骂你一句:竖子无知,给我找事,何为?

王勃的骈俪文写的如此霸道,写散句更是小菜一碟,这好比说会骑摩托的哪能不回骑自行车?会写文言文的哪能不会说口语?凭他敏捷的文思,超人的才华,那八大家哪个也不是对手。

一,所谓“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唐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这八位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各领域都有不同成就,尤其苏轼是一个全才。

二,骈文,骈文就是要求每两句都要对偶,要想符合骈文的格律又能写出好诗文难度很大,无形之中局限了作者的想像,因此韩和柳提倡散文反对骈文,而韩和柳的散文当推之首;

三,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以骈文形式流传千古的;王勃的《滕王阁序》,既华彩飞扬字字珠玑,又对偶工整排比流畅,也就大才子王勃能以骈文这种格律严整的要求而写出如此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滕王阁序》!

四,依我看来,***如王勃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才华不但能入“唐宋八大家”,还应该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小男孩指出小学课文《羿射九日》内容有误,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承认有错,你怎么看?

这个小学生很快就会被父母自豪的夸赞,到处炫耀,不久后就会被冠以“神童”称号,到了大学时代,趾高气扬,油盐不进,目中无人,最后结局……这里省略若干字。学过《伤仲永》的都了解一下,畅想一下!

我的儿子也正好读二年级,看到头条上这个问题,我找到二下最文最后一篇课文《羿射九日》,这篇文章是6月11日学的,孩子那天有事请***没去上课。我让孩子把课文读了一遍,然后故意提出头条上的这个问题问孩子,孩子想了想说:羿是从西边来的,西边的河水没有被太阳晒干。因为他知道地球是圆的,地琜上有时差和季节气候差异。而这个神化故事是我国的,那么这个大地应该指的是我国的大地,河水被蒸干了也指古人目所能及、耳所能闻的有限地方,并不表示整个地球。

新编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羿射九日》内容上下逻辑有误,原文如下图所示:

从文中可以看出,上文写到因十个太阳同时升上天空造成“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融化了……”而后文当写到后羿在去射日的路上,“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很显然,上文“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和下文中的“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内容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因为既然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又何来“蹚”水过河呢?

目前这个问题被福州一8岁男孩子发现并质疑,其母发朋友圈后被广泛转载关注,才引发热议。

其实,小徐老师所在学校小学部老师在备课时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在教研组讨论,最后老师们决定把这个内容设置成一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上下文内容有没有逻辑不通的地方?”
结果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大家各抒已见,课堂气氛出奇的好。之后老师们又带学生讨论了:“为什么课文课本也会出错,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从而得出“再厉害的人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时更要专心认真,精益求精;同时,我们在学习时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迷信权威,只有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有了自己独特见解的知识才是更有价值和深度的知识。”

虽然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老师们给孩子们讲这些的时候,有些孩子并不是真正听懂,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还是大有好处的。

之所以,老师即使发现这样的问题,也不会将质疑上传网络,是因为老师们正忙于紧张的教学,应对接下来的期末考试,在“分数”是衡量教学能力的唯一评价标准下,老师根本没有闲心去研究这个考试不会考的问题。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告诉孩子,这里是夸张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后羿的勇敢,为民除害的决心等。另外,在语文课本和平常的做题中,一些教辅资料上错误百出,已经令老师们见怪不怪了,只要给学生们指出来就可以了。

比如: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这课中,也有逻辑混乱的地方,如下图所示:

上文中写道“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而下文中又写道:“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上下文中两处出现“天山”,显然逻辑是有问题的,其实本文表达的意思是,妈妈爸爸告诉孩子,我们的祖国有多么广大,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去看一看。但是第一段中的“走出天山”和下文中的“有美丽的天山”显然是走到北京又走回来了,有悖文章表达主题,应该将第一处的“天山”改为“大山”才对。

也有网友说,两个段落指的不是一个孩子,是两个孩子的话遥相呼应,但老觉得是有歧义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笔记高一教辅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笔记高一教辅推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王勃 韩愈 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