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朝的汉朝茶叶的发展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秦朝的汉朝茶叶的发展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茶叶发展史?
中国茶叶发展简史
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3、秦代
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开始商业化。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茶文化与茶的发展基本同步。
三国以前,茶文化处于萌芽阶段。唐代,茶文化已基本形成,陆羽先生所著《茶经》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
宋代至明初,是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清代以后,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
茶的历史茶的来历?
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帝王神农氏发明了茶。当时,神农氏正在煮开水喝,无意中一片树叶落入了开水中,水的颜色变成了淡***,滋味也变得有些苦涩。神农氏意外地发现这种苦涩的水可以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振奋,于是他开始研究这种新发现,并将之命名为“茶”。
到了唐朝时期,茶已经被广泛地推广和品尝。在唐朝时期,一些著名的茶叶品种,如“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开始出现。
在宋代时期,茶文化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茶道和茶艺开始成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被许多文人雅士所追捧和推崇。茶艺***陆羽的出现使茶文化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明清时期,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显著改进,一些新的茶叶品种如“普洱茶”、“武夷山岩茶”等开始流行。
如今,茶已经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文化现象。各种茶叶品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和品尝,成为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答:茶的历史茶的来历
茶起始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从而系统阐述茶叶饮法,从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冲泡饮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继承,而茶文化活动,也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食用茶的国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人工培育茶园的出现。
“茶”字是怎么来的?它是如何演化的?
说起茶在古代的名字,不可避免要引用大量的古文记载,希望大家见谅,哈哈,就当背文言文了。
荼最早出现在《六经》里,《诗经》中的《豳风七月篇》一文说道:“***荼薪樗,食我农夫。”这是最先表达出茶的诗句,第一次表明了茶的含义。
《尔雅》(古时的一部词典)中对荼解释到:“槚,苦荼”。三国时期魏国的《广雅》一书中记载到:“荆巴间炙粳苦荼之叶,加入菽、姜、橘子等为茗而饮之。”通过这些最早的古文记载,茶的特征也非常明显了,就是一种苦涩的“菜叶”,用来食用。
《神农本草》中记载到:“神农尝百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另文解释),得荼而解之。”这里茶的用途直接明了,药用。祖先神农氏就不用介绍了吧,发现茶的用途之后,带领部落人民种植。
这里补充一下冷知识,《神农本草》是战国时期杂家撰写的著作,到了西汉,被删改增补为《神农本经》,最后到东汉才被整改增补为T《神农本草》,三本医学著作是三个时期的著作,撰写之人自然都是有名的医师。这些书中的荼便是指茶。
除了荼,茶在古时还有多个名字,非常混乱,上面讲到的三个朝代《本草》中叫做荼,《桐君录》、《晏子春秋》中又把茶叫做茗,《尔雅》中将茶叫做槚,《方言》中叫做蔎,《凡将篇》中将茶叫做芬,茶在古时主要有这五个名字。
至于“茶”字,最早出现在唐朝时苏恭的《本草》中,唐代的《本草》是唐高宗组织人修编的,自此之后,不再写荼,改做写茶。
唐德宗李适之前,唐朝的碑上都为荼。例如:公元750年天宝九年圣善寺沙门某禅师的墓碑上刻有荼愧,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吴通给楚金禅师刻写的墓碑上有荼毗一词等等,当时的茶还都写作荼。一直到唐文宗李昂时期,也就是公元827年开始,这个时间之后的唐代碑上所刻没有出现荼,而被替换成了茶字,例如:公元841年会昌元年,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中,写作茶毗。公元855年大中九年,裴休所写的峰慧禅师和郑纲写的百岩太师怀晖碑,所刻的均为茶毗。之所以会改变,则与陆羽撰写的《茶经》和卢仝的《茶歌》的影响有关系。
中唐之后,所有的代表茶意思的荼都写作茶,同时茶的其他名字也被统一替代,除了茗字偶尔会与茶一同出现读作茗茶外,其余的字都已不用。
说了这么多,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真诚的希望大家关注我:“承艺茗茶官方账号”,更多精彩内容请在我的主页中观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朝的汉朝茶叶的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朝的汉朝茶叶的发展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