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理在汉朝之前的历史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理在汉朝之前的历史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理古城过去是哪里?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为1982年2月8日***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历史资料选集 书籍?
《旧唐书·南诏传》 后晋刘响等撰。
《新唐书·南诏传》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宋史·大理国传》 元代脱脱等撰。
《蛮书》10卷 唐代樊绰撰。
《云南志》,《永乐大典》题作《云南史记》。这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唐代有关南诏历史的专著,是研究南诏时期云南各民族历史的重要典籍。
大理原来叫什么名?
大理最早名称:是西汉时期,叫叶榆,而且由叶榆(今大理市)、云南(今祥云县)、邪龙(今巍山、南涧、漾鼻三县)、比苏(今云龙县)四县组成。
到南北朝时期:东河阳(今大理市凤仪镇)、叶榆(今大理市喜洲镇)属东河阳郡。
隋唐时期,大理属于昆州管辖。
但唐朝初期,洱海周边出现许多部落:波州(今祥云),蒙舍州、阳瓜州、沙壶州在今巍山、南涧一带,河东州(今大理市凤仪镇),越析州(宾川县),浪穹州、邓赕州在今洱源县。
到公元7世纪中叶,洱海地区形成六诏:蒙舍诏(今巍山,又称南诏),蒙巂诏(今漾鼻县),施浪诏(今洱源县三营镇),浪穹诏(今洱源县),邓赕诏(今洱源县邓川镇),越析诏(今宾川县)。后被南诏统一,因此,南诏是大理的洱海周边第一个统一的地方政权。
南诏后期,出现几个短暂的王朝:南诏权臣郑买嗣篡位,建立大长和国;权臣杨干贞灭大长和国,扶持青平官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才过10个月,杨干贞自立为王,建立大义宁国。
直到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此后,大理就正式延用至今。
以前的“大理”,现在仍叫大理,但行政区划不同了。原来的大理,现在称为“大理镇”,俗称“古城”,隶属大理市;而现在的大理州和大理市(州和市为两级***,驻地相同)设在以前称为“下关”的地方。
白族人文历史?
白族是中国第十五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还竹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各民族相互来往,创建灿烂的经济文化。
洱海区域和滇地区域皆是白族原始文化和古代文化的两大摇篮,也是祖国西南边地最早的文化发祥地。大理州宾川县白羊村遗址表明:约距今4000年前,相当于夏王朝早期,远古白族先民已进入比较完整的原始社会,已有木结构聚落,能种植水稻,驯养家畜。距今3200年,相当于商王朝后期的剑川县海门口遗址近千件出土文物表明:白族先民已进入铜石并用、以青铜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祥云县***那铜棺墓葬、楚雄市万家坝、晋宁县石寨山、江川县李家山等地丰富精巧的青铜器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战国时期,白族先民已跨入有“常处”、有“君长”的家长制社会。在洱海西岸创建了以叶榆部落为主体的“叶榆国”政体,定“益都”(今大理喜州)为“国都”,“创建了洱海区域的农业文化”。同时代,大批游牧的“昆明”人进入农业民族的叶榆人所居住的坝区,并部分与叶榆人融合。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秦王朝开始经营“西南夷”。公元109年(元封二年),汉王朝在昆明设置益州郡,不久在大理地区设置叶榆(今大理)、云南(今祥云)、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四县,白族正式纳入益州郡建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理在汉朝之前的历史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理在汉朝之前的历史发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