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时期历史事件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时期历史事件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列举汉,唐,清三朝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史实?
汉朝:派遣张骞、班超先后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派王昭君与匈奴和亲。
唐朝:派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与吐蕃和亲,封北方少数民族首领为羁縻府州长官,使南诏渤海两国王公子弟到唐朝学习汉文化。清朝:崇奉藏传佛教建造外八庙羁縻蒙古贵族,通过盟旗制度管理蒙古地区,通过金瓶掣签控制***政教首领任命,了解西汉历史,除了《史记》之外,还有哪些正史?
要了解西汉的历史,除《史记》外,还可以从《汉书》、《资治通鉴(汉纪上)》两本正史中了解。
《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经传体断代史。班固经过20余年的努力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分,后因事入狱,永元4年死在狱中,《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命班固妹妹班昭入东观藏书阁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汉书》历时40多年终于完成。
《汉书》有记叙西汉帝王事迹的“本纪”12篇,各类人物生平及少数民族、外国情况的“列传”7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志”10篇,史“表”8篇,全书共100篇,80万字,记载了汉高祖刘邦6年至王莽地皇4年,共230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汉纪上)》由北宋司马光所著,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至后周显德6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的历史。
首先,感谢邀请!《史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轩辕皇帝到汉武帝年间的史事。司马迁这个人很猛,为什么说很猛呢?东汉的时候班固也写了一部《汉书》,这本书写的是刘邦到王莽的事情,自己所处时代的事情,他不敢说,但是司马迁连老大的坏话也敢说,所以说汉武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将司马迁施以宫刑,也就是把他给阉了。知道汉宣帝时期,才将《史记》公之于众,所以说《史记》相比较还是客观的。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样的情况?
了解七国之乱,先来了解七国是怎么形成的。秦亡以后,刘邦总结前朝失败缘故,其中之一就是秦朝在关键时刻宗室没有兵力出击辅佐。为什么宗室没有兵力呢?因为秦始皇实施了郡县制,一切都归中央管。所以,刘邦认为汉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还必须得实施分封制。汉朝之初,刘邦封的都是异姓王,异姓王对刘氏政权肯定构成隐患,所以刘邦生前不遗其力地将这些异姓王通通搞掉,大力分封同姓诸侯王。
当时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其国力不可小看,他们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大大超过汉朝中央控制的郡县土地和人口。在这些同姓诸侯中,实力最强的首数吴、楚、齐,几乎分天下之半。当然,[_a***_]时这些诸侯国跟汉朝中央血缘关系密切,中央跟诸侯国的势力矛盾还没有什么突出之处。然而隔了几代人之后,一切全变味了。
随着年代久远,诸侯国跟汉朝中央的感情越来越隔膜,所以在政治上越来越不可靠。同时,这些诸侯国势力坐大,开始为所欲为,甚至不用汉法,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于是,汉文帝面对如此不堪情景,决定***纳晁错政策,进行削藩。
中央要削藩,地方不想被削,那么矛盾就出来了。而在这些诸侯国之中,数跟汉朝矛盾最深的就是吴王刘濞了。
汉文帝时期,吴国太子到京师朝见,跟太子刘启饮酒博弈,不知为何,俩人发生争吵,结果太子无意中将棋盘砸死了吴太子。因为此事,刘濞对中央皇室耿耿于怀,从此二十余年不上朝。汉朝中央为惩治他,屡屡拘禁吴国使者,双方矛盾更为突出了。尽管刘濞如此骄纵,汉文帝对他还是无可奈何。因为吴国太富有了,吴国境内产盐、产铜,且吴国铸钱通行天下,跟文帝属臣邓通之钱,形成吴邓钱通行天下之势。而吴王为发不义之财,还招集天下各地逃亡者派去煮盐,简直是富得流油。因为吴王富了,在境内又不征赋税,又受到其百姓拥护,所以给汉朝中央留下极***烦。
等汉景帝上台以后,决定***用晁错政策继续削藩。汉景帝就是当年那个拿棋盘砸死吴太子的人,这下子他跟刘濞是杠上了。当刘启削完楚王、赵王、胶西王等国郡县之后,当汉朝中央宣布也要削吴国郡县时,刘濞就联合楚赵等六国,包括吴国在内,总共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之名起兵反汉。
这场战国吴濞可谓是倾家荡产也要打赢的。他将吴国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人全都征发出战。当时汉景帝见七国气势吓人,匆忙之下竟然听信了袁盎的话杀了晁错。然而杀了人以后,对方仍然挥师扑来,汉景帝这才明白,他们是挂名诛晁错,实则是冲着他的汉朝而来的。
是由吴王刘鼻为首的刘姓诸候王发起的叛乱。因朝庭实行推恩令削弱番王而暴发的。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十万余,固守天下粮道。以梁王为诱耳,消耗拖垮了七国联军,被周亚夫一一攻破消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时期历史事件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时期历史***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