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是什么

gkctvgttk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汉朝的募兵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兵制,包括府兵制、募兵制?
  2. 在我国西汉国家经常征战,请问下当时有成文的兵役制度吗?有点话,是怎么样的?
  3. 能否讲讲汉朝西汉东汉三国的军制——部曲制?

国历史上有那些兵制,包括府兵制、募兵制?

兵制,是一项重要制度。主要包括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八旗绿营制等。

这种制度的产生与中国独特的社会情况密切相关,军队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当然这是古代了,现在我们强调的是科技兴军。

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是什么-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农业社会的性质,底下的生产力,注定了养兵一直是一个痛苦的事。

西周时期,这时候是兵农合一制,寓兵于农。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这时候的兵器是铜做的,农器也是铜做的。兵器都藏在公家,临战才发给,即所谓授甲、授兵。

兵还不能作为一个职业出现,还没有脱离生产,没有系统化训练军队战斗力始终有限。

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是什么-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伐作乱,战争的规模扩大,兵制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全民皆兵。战国七雄,秦灭六国,召集全国十六岁以上男子,可谓是,孤独一掷了,全国甲士百万,而其他五国军队人数也在30-50万之间。中国历史上的全民皆兵,恐怕也只有这个时候了。

征兵制,这个是广泛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只是 各个朝代征兵的标准不同,秦赵长平之战,秦王亲自到河内郡征发所有成年男子上前线。

汉代,中央***基本建立了普及义务兵役制度,但复员制度还不健全,所以有了汉乐府中所说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现象,没有服役期限,有人从军就是一辈子。

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是什么-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征兵的数量更大,如曹操曾一次“收青州黄巾百万,择其精壮三十万号为青州兵”,吴国还迫使山越出山为兵,见于史书的就有十几万。

在我国西汉国家经常征战,请问下当时有成文的兵役制度吗?有点话,是怎么样的?

全国皆兵,二十成丁,独立耕种,三年之后,开始服役。

兵役制度种类:

一、卫兵

时间:一年

地点:中央

服役部队:南军北军,南军为皇宫卫队,北军为首都卫队。合共不到七万人。

待遇:路费报销;吃穿供给;初到与退役,皇帝设宴款待。

二、戍卒

时间:三天

地点:边郡

汉承秦制,秦汉时期也被称为古典军国主义时期,就是全民皆兵的“征兵制”,汉朝军队分为三种,中央军,郡国军和边军。《汉书•刑法志》云:“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

中央军就是南北二军加上武帝时期新增的期门,羽林二军。属于帝国常备军,大部分是骑兵和弩兵,这些只从家世清白的自耕农和地主功勋家里选的哦,可以说是汉军中的精锐,骠骑大将军就是里面的代表人物,熟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郡国军就是各个州郡的州郡兵,也可以理解为预备役,农时耕种,闲时操练演武。战时作为步兵和辅兵的主要来源。材官(人高力大者)是里面的常备士官,汉时的郡国兵很强大东汉末年各个诸侯基本都是以此起家的。

边军就是戍卒。强制征发服兵役。2年为期,大家轮着来,遇到大战还得推迟。,理论上没有爵位大汉成年男子都有戍边的义务。实际上有钱人出点财物雇人替代自己去,或者买官买爵,就可以避免了。

这种全民皆兵的体制为大汉赢得对外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对国家人民来说负担也比较大,汉以后就逐步转化为募兵制啦。

汉代兵制是全民皆兵的,汉代规定,一个壮丁,23岁开始服兵役,为什么是23岁呢,因为在汉代,20成丁,国家开始给你一定的土地,表示你应该独立谋生,但是让他为国家服兵役,就该考虑到他的家庭负担,在农耕社会,总结农业生产的规律,“三年耕,有一年之蓄”。即三年中,总有一个荒年,两年丰收,有余粮来抽身为国家服兵役,所以国家规定20授田,23服役,给你三年在家种地时间。这一制度,不仅是一种经济的考虑,还是一种道德的考量。

汉代的兵役,又分几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每一百姓都该轮到这三种,只有第三种,从20岁便开始了。

汉代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当时南北军全部军队总共不到7万人,各地方男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当卫兵是极优待的,来回旅费由中央供给,平时吃穿,也不用自己花钱。

当戍兵就不同了,一切费用,都要自己负担,汉代戍边只有三天,你可以不去,只要一天出100个钱,交给***,便可免戍。

汉代地方都尉是军事首领,凡属壮丁,每年秋天都要***操演一次,名为都试,为期一个月,期满回乡,国家有事,临时召集,这是一种国民兵,各地并就地理形势,分别训练各兵种,如车骑,楼船,材官(步兵)。

中央有南北军,边疆有戍卒,地方有国民兵,国家一旦有事,这三种军队都可调动。

汉代除却规定的义务兵役外,民间还有义勇队,志愿从军的。国家有事,可以自由报名,叫做良家子从军,那些都是比较富有的家庭,尤其是居家近边境的,平常在家练习骑马射箭,盼望国家有事,报名从军,打仗立功,可以做官封侯,这风气在边郡特别盛,像陇西李广便是一例。

汉代兵役制度是我国汉代实行的兵役法制度,比西方至少要早1000年。其意义在于全国皆兵,即全国皆兵一个男丁,到二十三岁就要开始服兵役。

两汉时期兵役

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在西方,直到近代普鲁士王国在俾斯麦为相时历经了不得已的压迫才发明这样的制度的,而我们在汉代也就早已实行了。一个壮丁,到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这一规定也有其内在的意义。因为二十才始成丁,照理可以独立耕种。就农业经济言,无法多产,只有节用,所谓“三年耕,有一年之蓄”,照一般情形论,年年丰收,是绝对不会的。

平均三年中总会有一个荒年,来一个荒年,储蓄就完了。倘使三年不荒的话,六年就该有二年之蓄,九年就该有三年之蓄。而农业社会,也绝对不会连熟到九年以上,也不会连荒到三年以上。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以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照理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这一制度,不仅是一种经济的考虑,实在是一种道德的决定。我们让历史上一切制度,都该注意到每一制度之背后的当时人的观念和理论。政治文化中重要一机构,绝不会随随便便无端产生出某一制度。

在汉初,中人,本来大部由农村出身,他们知道民间疾苦,所以能订出这一法规。近代的中国人,往往蔑视自己以往的政治传统,又说中国没有成套的政治理论,没有大的政治思想家。当然在中国以往著作里,很少有专讲政治理论的书,也很少转移政治思想而成名的人物。这并不是中国人对政治无理论,无思想。只因中国读书人多半做了官,他们对政治上的理论和思想,早可在实际政治中表现了。用不着凭空著书,脱离现实,来完成他书本上的一套空理论。

于是中国的政治理论,早和现实政治融化合一了。否则为什么皇帝和宰相定要分权呢?为什么仕途必经察举考试呢?为什么田租该力求减轻呢?为什么商业资本要加节制呢?为什么国民兵役要到二十三岁才开始呢?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以往的政治思想,便该注意以往的政治制度。中国决不是一个无制度的国家,而每一制度之后面,也必有其所以然的理论和思想,哪可轻轻用专制黑暗等字面把来一笔抹杀呢?

兵役类型

汉代的国民兵役,又分几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每一国民都该轮到这三种,只有第三种,从二十岁便开始了。

汉代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当时南北军全部军队合共不到七万人。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当卫兵是极优待的,来回旅费由中央供给,初到和期满退役,皇帝备酒席款宴,平时穿的吃的,也不要卫兵们自己花钱。

当戍兵就不同了。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担负。论到戍兵的期限,却只有三天。这又是沿袭封建时代的旧习惯。封建时代国家规模小,方百里便算大国了。如是则由中央到边疆,最远也不过五十里。要到边疆戍守,只要半天路程。若在边三天,前后共不过五天就回来了。这在封建时代,戍边不是件苦事,随身带着五天干粮便够。汉代的兵役制度为汉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兵员,这支军队北击匈奴南收南越东平朝鲜西到西域

能否讲讲汉朝西汉东汉三国的军制——部曲制?

三国史上,“部曲”随处可见,这是秦汉时的军队编制,军事单位包括:部、曲、屯、队、什、伍,部为700-1300人,曲为200人,屯100人,队50人,什10人,伍5人。但在汉末三国时期,一般是两个意思:一是指部队,二是指私兵。

吕布杀董卓,“允初议赦卓部曲”。

孙策对吕范说:“卿拥有部曲,又立战功,岂能让你处理琐事?”

李傕以故牛辅部曲董承为安集将军

关中诸将竞相招为部曲。

魏延,以部曲将的身份随刘备入蜀。

私兵是将军投奔主公前拥有的私人部队,这些兵,一生追随将军,不听其他人指挥,比如关羽的五百校刀手。

一个人带小部队追随主公,只能当小将军;若带大部队,就能当大将军。李典才能平庸,带着七千人投奔曹操,一直很受重用。

西汉、东汉的官方兵制还是义务兵役制,即百姓需要服兵役。而三国两晋[_a***_]时期的官方兵制还是兵户制,即“兵户”“军户”,与一般编户齐民相区别,另立不同于民籍的“兵籍”或“军籍”,使之世代相袭为兵。

西汉时期的土地兼并形成了大量的世家豪族,这正是新莽末出现许多地方武装力量的原因,刘縯起兵正式靠着地方豪族的支持。部曲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到魏晋南北朝时演变为私兵,其成分随之扩大和混乱,但只有编成军队才成部曲。在魏晋南北朝时,部曲的来源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源自于宗族乡里和门生故吏,也有许多是自行招募和赏赐所得。

为什么部曲能够自乱世中脱颖而出呢?有以下几点:

1、国家力量与地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两汉,依靠百姓服兵役来组建国家军队,想籍民为兵就要依靠簿册。但地方土地兼并往往就意味着有大量的百姓要或自主或被动地逃离国家的簿籍,这样国家有簿册,却无法找到对应的“编户齐民”,国家就很难组织起相应的军队。而地方上的势豪则拥有成百上千的佃户形式民人,在国家动荡的时候,他们必然会组织成一支武装。部曲渐渐也就演变称了拿起锄头重地,放下锄头闹革命的私人武装。魏晋南北朝也同样是如此,不过国家也越来越能不得不承认部曲存在的合法性,国家政权需要他们的支持,但相应的国家主导的力量就很难以保证了。

2、部曲的作战力很强。部曲具有很强的宗族意识,由于具有某种血缘或情感方面的引导,于是而对于宗族自身来说,“御寇”作战当然是正义的,并且在以宗族为核心的部曲组织里,有很强的道德***观,因此得到乡里百姓的支持。在许多情感中,“义”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而宗主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也会将这些依附者武装起来,组建成自己的部曲。如孙坚起兵时,他弟弟孙静就“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

由于部曲本身的特点,部曲发展必然也就朝着两个方向:

1、报效国家。有政治理想的宗主往往会和***合作,他们对国家稳定的贡献很大。如祖逖。

2、挑战皇权。最典型的就是南梁萧衍,他就是依靠着部曲的力量夺取了***。

无论如何,部曲都只是特殊时期出现的、国家不得不接受的一种地方武装形式,而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必然不希望这种形式武装的存在。北朝的***不断瓦解地方力量,重新将百姓籍为国家编户,最终统一南朝大一统隋唐帝国兴起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之汉朝的募兵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国家 汉代 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