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是谁

gkctvgttk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2. 帮汉武帝灭掉三国的最有才华的能臣,为何却被汉武帝灭九族?

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我是生活问道。

三国演义》中有句很著名的话“乱天下者,何进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明明一个衙役就能解决的十常侍问题,何进偏偏要引狼入穴,这匹狼就是董卓。

汉朝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是谁-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董卓的强势入京,把持朝政,在东汉末年也不是新鲜事,但是董卓不知死活的闹了一出废立皇帝的事情。将虽然年幼,但是名正言顺而且没有犯下过错误的少帝刘辩废除,新立了陈留王刘协为新君,也就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

为什么说这件事呢?因为这件事在不久前也有人谋划过。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冀州刺史王芬想阴谋废黜汉灵帝,另立合肥候(具体的名字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人还是另说呢)。和王芬一同策划这件事的,就是许攸。

许攸自幼与曹操交好,深知曹操才华出众,因此劝说曹操一起行废立之事。被曹操果断拒绝,曹操告诉许攸:“废立之事,天下之致不详也。”那时起,曹操就离的许攸远远的。

汉朝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是谁-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事败,荆州刺史王芬***,许攸跑的及时,逃到袁绍那里做了谋士

但是许攸不甘寂寞,在袁绍处依旧没有放弃政治上的宏伟大略,他认为自己是个可以改变天下大势的人。在许攸的忽悠下,袁绍也动了心。

袁绍真正行动是在曹操举义讨逆失败后开始的,而理由是许攸为他提供的“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后汉书.刘虞传》)因此,袁绍准备另立新君,人选是幽州牧刘虞。这件事无论成败,实际上都是分裂天下的背祖之举,身为汉室宗亲的刘虞断然拒绝。

汉朝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是谁-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这件事,在许攸的建议下,袁绍主动找到曹操,想拉他入伙。但是曹操的主张是天下的统一(实际上曹操毕生也都在为统一忙碌),而不是分裂。从这两件事,曹操不但看清了许攸,也看清了袁绍。也许,正是从那时起,曹操就下定决心要铲除袁绍了。原本从小要好的三个人,终于因为政见不同,走上了极端的两个方面。

许攸在袁绍处过的还算是风生水起,一是确实有真才实学,二是从小就是朋友,相较于他人总是亲切些。而且,曹操打心眼里瞧不起许攸,可许攸还认为曹操是当年的曹阿瞒呢!


许攸被杀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件事和他的为人有关。

许攸这人很傲慢,他的傲慢甚至直追祢衡,不过祢衡是腐儒之傲,人家许攸是有资本傲慢。

许攸是有真本事的,如果他不选择投降曹操,大约曹操在官渡再坚持不了一个月了。

在官渡之战初期,许攸给袁绍出过一个毒计,让他派兵奇袭许都,把汉献帝抢到冀州,这样曹操就失去了讨伐冀州的优势。

但是袁绍没听,他要在正面战场上,战败曹操,于是错失了最后一个可以扳倒曹操的机会。

许攸字子远,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谋士,被誉为“王佐之才”。“王佐之才”是对文士极高的评价三国时曹操集团的首席谋臣荀彧也被世人称之为“王佐之才”,由此可见许攸的聪明才智在当时绝对是顶尖水准。

许攸原本在袁绍处做谋士,后来投奔曹操,听到许攸到来的消息,曹操直接光着脚就去迎接许攸,并对其说“子远,你的到来,我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对他是相当信赖。

在许攸的建议下,曹操偷袭袁绍乌巢重地,尽焚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大举进攻,使得袁绍只得率领残兵逃往河北,自此一蹶不振。曹操取得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场胜利,一跃取代袁绍成为了东汉末年最强悍的军阀。

但是在曹操夺取冀州后,却杀死了这位最大功臣?那么一向以“唯才是举”自称的曹操,为何会杀死这位刚立下大功,又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许攸呢?

在笔者看来,许攸之死,除了自身咎由自取以外,还跟曹操的地位发生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许攸帮助曹操击败袁绍,夺取四州之地,可见此人才能之卓绝。但是才能卓绝者,并非都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需要懂得大智若愚,如果相向而行,便会自取其祸。

许攸在帮助曹操得到冀州后,自以为功劳甚高,经常和曹操开玩笑,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道:“你要是没有我,是得不到冀州的”。曹操表面上虽然笑着说:“你说得对啊。”但内心非常厌恶许攸的这种做法。

还有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身边的人说:“曹操如果没有我,是进不了这个门的。”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许攸与曹操早年相识,是多年的好友。但是在投奔曹操之后,双方的身份就已经发生了变化,从私下的朋友变成了工作中的隶属关系。

作为下属许攸应该极力维护上级领导的面子,不能因为有私交而有恃无恐,更不该因为有功劳而得意忘形,自以为是。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许攸许子远是三国之中鼎鼎大名的人物,也是三国有数的顶级谋士,但是许攸持才傲物,不守主臣之礼,对曹操和许诸多有嘲讽,最终被许诸所杀,曹操则不痛不痒的责骂了许诸一番,此事就此翻篇!

许攸早期是袁绍的人,在袁绍一穷二白的时候,是许攸四处为袁绍奔走,出谋划策,拉拢盟友,可以说在袁绍自立之初,许攸功不可没,许攸在投奔曹操的时候曾经说过,袁本初无情寡义,当初的奔走之友最终都被袁绍冷落疏远。

袁绍作为雄霸河北的诸侯,实力是所有诸侯之中最强大的,人口是最多的,土地是最广的,人才是最盛的,依靠着自己四世三公的出身,为袁绍的强势奠定了基础。虽然曹操将大将军印献给了袁绍,但是作为昔日的好友,袁绍深知曹操的才干,对于比邻而居的曹操,虽然现在的实力比不上自己,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尤其还是一只可以择人而噬的猛虎,所以,曹操就成了袁绍的心腹之患。史书记载袁绍非常看不起曹操,但是真实的袁绍可不像三国演义里演的那个袁本初,三国志里的袁绍是非常有才干的雄主。出于对曹操的忌惮,袁绍很快下定决心对曹操用兵,尽起雄兵70万。这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官渡之战

此时在袁绍处受了羞辱的许攸越想越气,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的连夜投奔了曹操。曹操还在纳闷许子远怎么深夜来拜访自己了,很快,曹操琢磨出味来。兴奋的曹操连鞋子都没穿,赶忙出门迎接许攸,许攸本来受了一肚子气,在看到曹操赤足来迎接自己的时候,心中着实感动了一番,也为自己的英明决定感到高兴。随后许攸感念与曹操对自己的尊重,又是初来乍到,急于用军功换取自己在曹操帐下的立足之地,于是就像曹操建议,可用奇兵攻取袁绍的粮仓重地,数十万袁军的口粮就在离官渡不远的乌巢,镇守乌巢的守将是酒囊饭袋淳于琼,曹操亲率大军夜袭乌巢,将袁绍的粮仓付之一炬。

官渡之战最终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在袁绍死后,曹操攻取邺城的时候,也是许攸出谋划策,献计水淹邺城,使得曹操得以占领。

立下大功的许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众人面前直呼曹操小名,丝毫不在意尊卑之分,曹操碍于许攸有功于自己,不好出面阻止,但是在许攸的眼里,就成了曹操的默认。在袁绍那里,因为出身,许攸是不敢对袁绍这样的,但是对曹操,小人得志的许攸骄傲之下露出了尾巴,认为曹操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自己的功劳,最终被激怒的许诸斩杀!

汉武帝灭掉三国的最有才华的能臣,为何却被汉武帝灭九族?

自古以来,皇帝与臣子的关系都是非常微妙的,如果皇帝过于强势,则臣子们处于弱势,阿谀奉承,无所作为的就多,如果臣子过于强势,则树大招风、功高震主,必然引起皇帝的猜疑,势必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他在齐国是没法待下去了,远赴他乡求发展,他先后来到了燕国赵国、中山国等诸侯国,由于没有出色的社交能力和非常好的朋友,也得不到各诸侯王的赏识,没法在朝堂上大显身手,不免有些沮丧。

主父偃可以说是整个汉武帝时代文臣中最有才华和实力的大臣,他对于朝政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关键战略性问题上都能影响汉武帝作出巨大的决策,很多重大的决策都有主父偃的深度参与,为此汉武帝非常欣赏他,曾一年之内给他连升四级,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真是羡煞同朝百官,这也创造了汉武帝时期官员上升的奇迹。

尤其是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深受汉武帝的赏识,在汉武帝时期,有的诸侯王是越做越大,已经对中央***有所威胁了,这也让汉武帝十分头痛,面对诸侯坐大的问题,主父偃建议将诸侯国分封给诸侯王的儿子们,这样各个诸侯国化整为零,诸侯王的势力就越来越小,其地位就被削弱了,这样就能使汉代长治久安,这个办***中汉武帝的下怀,这样做既不会引起诸侯王的强烈反感,也让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可谓是一石二鸟。

主父偃在为汉武帝处理国政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也大肆受贿,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甚至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也有人劝他有所收敛,结果主父偃回答的霸气至极“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他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得罪过他的人都不放过,他没忘记当年在各诸侯国受到的冷遇。

首当其冲的就是燕王,也只能怪燕王造孽太多了,他霸占庶母,强占弟媳,这样的丑闻正好给了主父偃报仇的机会,他把这些报告给了汉武帝并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燕王自知难逃一死,就***了之。

齐国是主父偃的出生地,他奉命去齐国当丞相,监视齐王的一举一动,有传闻说齐王与自己的姐姐***(其实这并非齐王的本意,是齐太后指使),齐王想到之前不久燕王刚刚因为***被诛杀,自己如今也被人抓住把柄,于是也***了。

由于齐王无后,齐国就灭了,这个悲剧是主父偃性格造成的,他贪婪刻薄,和齐王早就有仇。

公孙弘在汉武帝面前那是坏话说尽,而且此时各诸侯王也十分害怕主父偃,他们为了自保,就联合起来要值主父偃于死地,最终汉武帝迫于各方的压力,缓缓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同时避免他们不至于造反,于是就只能牺牲主父偃了。

汉武帝下诏说“主父偃灭了三个诸侯王,那我就只能灭他九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主父 汉武帝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