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是什么

gkctvgttk 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景帝汉朝历史评价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汉景帝给周亚夫的评价?
  2. 有史学家说,汉景帝不是个好皇帝,为什么会有此一说?

汉景帝给周亚夫的评价?

从***剧和各题材的历史小说可以看出,汉景帝给周亚夫的评价是相当好的。

周亚夫不但武功高强,有勇有谋,而且为人正直,忠于君主,是国之栋梁,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可多得的英才。

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是什么-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学家说,汉景帝不是个好皇帝,为什么会有此一说?

汉景帝刘启和他的父亲刘恒相比,似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汉文帝刘恒以仁孝治国,临终前的诏书更是感人至深,让人对这位君主不禁肃然起敬。“文景之治”中的汉景帝难道真的只是一个刻薄寡恩、毫无作为的人吗?从做皇帝的角度来说,汉景帝这个皇帝很称职,在很多方面他做的甚至比自己的父亲刘恒更好,同时也为汉武帝刘彻做出了表率。

说汉景帝刘启刻薄寡恩的人,会举出很多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比如刘启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吴国太子下棋,因为发生了争执,刘启一怒之下用棋盘把吴国太子给打死了。为了这件事,吴王发怒不收尸、不朝拜,差点导致了发生战争。但方面刘恒继位以后,淮南王刘长杀死丞相审食其的时候,刘恒选择了隐忍,当时是不得不忍,因为诸侯王们实力雄厚,刘恒对于这些诸侯十分忌惮,他刚坐上皇位,并不想因小失大。但这一做法助长了诸侯们飞扬跋扈的习气,他们越来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更不用说太子刘启了。

吴国太子就是根本没把刘启当做太子,不知道君臣之别,认为世家之人都要让着自己,不知道礼让才激怒了刘启。刘启可不惯他毛病,你一个小小的吴国世子,敢不把我这个储君放在眼里,该杀,罪不可恕,死在本太子手里,是你的荣幸!年少的刘启就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和锋芒,这和他的父亲刘恒截然不同。这不是刻薄寡恩,而是帝王之威,威及四海的明证!

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是什么-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面对诸侯王的咄咄逼人,汉景帝刘启继位之后,并没有选择和父亲刘恒一样的忍让,而***取了更有进攻性的策略。他接纳晁错,***用他削藩的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不过由于操之过急,引来了诸侯们的强烈反对,直接酿成了“七王之乱”。面对危局汉景帝积极性对,首先针对诸侯们提出的“清君侧,诛晁错”的说法,他杀死晁错,让这些叛乱的诸侯出师无名。而后重用名将周亚夫和窦婴,并依托于自己亲弟弟梁王刘武的支持,终于稳定住了局面,彻底平定了“七王之乱”。这不是刻薄寡恩,而是一个政治家在面对政治危局时,所***用的必要手段。

对于周亚夫,很多人会说刘启的心胸狭隘,将立下大功的功臣逼死,却没有看到周亚夫作为臣子却咄咄逼人,不肯接受君主的派遣,如此人臣怎能为君主所信、所用,刘启在周亚夫的身上看到了他父亲周勃的影子,要知道当年周勃和陈平的联手,清洗了孝惠帝刘盈一脉,他们可不是自我标榜的大汉功臣,而是大汉的危臣,对于皇权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对此刘启一直心有余悸,所以对于功臣勇将,他一定要既用且控,否则自己的儿子刘彻继位之后,这位神勇的将军周亚夫,说不定又会上演其父亲周勃那一幕。

和父亲刘恒相比,刘启确实不能说为一位好皇帝,更不能说是一位仁君,但却是一位有为之君,刘鹤的仁厚和刘启的刻薄,不过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表现和应对而已,可以说他们适时而生,又顺势而为,终于成就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是什么-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无论是与其父汉文帝,还是与其子汉武帝相比,景帝都显得平庸,但是他偏偏又处在从“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的过渡期。而虽有“文景”之名,但景帝可以说只是忝列其中。治国的智慧他远不及文帝,而开疆扩土的武功又远不如武帝。甚至他将汉文帝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碎,直接导致了所谓的“七国之乱”,而平定叛乱的功臣周亚夫却又是文帝留给儿子的底牌。

与文帝在削藩上的深谋远虑相比,景帝此人又显得太过急躁。而最初他力排众议任用晁错进行削藩,但是当激起众怒、诸侯叛乱之际,眼见形式不妙,他又急忙腰斩晁错安抚叛乱的诸侯。

在大事上他没有文帝的能力,他显然也不明白文帝在削藩上的用意,对付吴王濞这么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安抚,待其归天之后再着手下一步,所以文帝多次拒绝晁错的建议,而在很多问题上宽恕了吴王。但是文帝又考虑到了削藩可能的后果,所以他提拔了周亚夫,并在病重之时特别对景帝强调了此人。

但是景帝显然并没有对削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削藩的问题上任用了被文帝拒绝的晁错,以至于酿成大祸,手足无措之时又只好斩晁错来妥协,最后慌乱之中想起了文帝曾经的叮嘱,任用周亚夫才解决了问题。以至于后人王夫之感叹文帝高明之时说:

“是谊(贾谊)错(晁错)之忧,文帝已忧之,而文帝之所持,非谊与错所能测也……智者知天之消长以为动静。”

相比之下,景帝难免相形见绌,过于急功近利,且无战略上的能力。司马迁后来评价晁错的削藩政策时说:“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其实就是在暗示晁错与景帝的急躁。

但是等到周亚夫平定了叛乱之后,景帝的猜忌又至使功臣绝食而亡,甚至此前文帝的一些名臣也因此而亡。从他任用晁错而后又腰斩大臣的前后态度来看,他在性格上就远不如文帝。以至于后来苏轼的弟弟苏辙评价道:

“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

甚至用苏辙的说法,景帝此人在君臣、父子、兄弟等等事中,都是“背理而伤道”,甚至除了继承汉文帝的节俭外,在其他方面都可以说“失道”。

与汉文、汉武相比,景帝确实算作平庸,但是说其不是好皇帝却有些言过其实,因为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景帝其实称得上是贤君,所谓文景之治后西汉“海内富庶,风俗醇厚”,也多亏景帝在位这些年,能在大体上向其父亲看齐。

谢邀。

关于“为什么有史家说汉景帝不是好皇帝一说”感想如下。

如果真有“汉景帝不是好皇帝”一说,也只能当做无稽之谈啦。

因为,做为史家,是不可以用个人情感态度来写史的。事实是怎么样就写怎么样,才是真正的敬业,不渎职不失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景帝对汉朝历史的评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文帝 汉景帝 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