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朝臣将军和历史人物,夏朝大臣

gkctvgttk 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朝臣将军历史人物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夏朝的朝臣将军和历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的于谦为何一心为国却不得善终?

历史上的于谦为何一心为国却不得善终?

兵部尚书于谦的结局令人费解,在瓦剌兵临城下的时候,坚持主战;最终在北京保卫战中力挽狂澜,让明朝的国祚又多运转了200年。对明朝有着再造之功的于谦,不仅没有唐朝郭子仪般的待遇,反而落得个不得善终;为何结局如此悲惨呢?

公元1435年,开创了“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即皇帝位。这位年轻的皇帝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便效仿自己先祖御驾亲征;于是在公元1449年,在大太监王振的鼓动下,23岁的明英宗朱祁镇亲率大军讨伐瓦剌。在决定出征之前,于谦极力反对,英宗大为不满;所以说,矛盾就此结下。

夏朝的朝臣将军和历史人物,夏朝大臣-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后面的历史来看,于谦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难逃一死,因为支持的话,复辟之后明英宗就会想,于谦当时怎么没有极力反对,一味的支持亲征,是不是早料到这种结果,好做个权臣。

即便于谦极力反对,明英宗被俘后也不会感念他;因为于谦后来的做法令英宗彻底绝望了。于谦非但没有营救,反而推举了自己的弟弟做了皇帝,弃自己于不顾。于谦这种无君无父的表现,令明英宗觉得回去的希望更加渺茫。除此之外,大明还有英宗的嫡子朱见深,同时也是太子,虽然明朝有“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两岁的朱见深也懵懵懂懂,但是兄弟未死,太子还在,只要于谦尽心尽力做个辅政大臣,也许等到英宗复辟,情况就要好些。

“南宫复辟”事件之后,于谦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拥立朱祁镇的一帮大臣与于谦也曾有过旧怨,这个时候都不会帮忙。再加上年轻时的明英宗朱祁镇与于谦有过嫌隙;于是新仇旧账一起清算。于是乎,于谦的悲惨命运也就注定了。

夏朝的朝臣将军和历史人物,夏朝大臣-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退一万步讲,如果留着于谦,那么朱祁镇经常就会听到忠言逆耳的话,耳朵都要起茧了;也会烦于谦的。毕竟于谦忠的是国家和人民,而不是君主。另外,于谦刚正不阿,也会令朝臣不悦,肯定会经常跑到明英宗面前说于谦的坏话,于谦也活不久。

扶大厦之将倾的于谦,有如此结局,令人唏嘘;好在明英宗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替于谦***了。也正是于谦忠贞为国的精神,赢得了无数人的称赞,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

于谦作为一名廉洁的***官员,在北京时是一名伟大的卫兵,但是他的结局却是非常可悲于谦(1398_1457)杭州人钱塘县人,明代永乐著名大臣,正统14年(1449年)改变了土木工程承包,明英宗被瓦拉占领,他被迫迁往南方,坚决要求卫兵,将官向上蜀军进发,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复辞,于谦被错误囚禁,死的不公正,

夏朝的朝臣将军和历史人物,夏朝大臣-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徐有贞呗,从来都不缺奸臣。

于谦临危受命,把朱祁钰服上帝位,徐有贞搞夺门之变把朱祁镇复辟。

不杀于谦,复辟就名不正言不顺。

朱祁镇人不错,一辈子就打败了一仗,杀错了一人。

其实这和于谦没有关系。

只是当时的朱祁镇被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带进了一个奇怪的逻辑,这是个什么逻辑呢?

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抢回自己的皇位。这本来不关于谦儿的事,但是,当初朱祁镇被俘后,是于谦提议让朱祁钰担任新皇帝的,所以,这个逻辑怪圈就形成了!

如果不杀于谦,就证明他是正确的,既然于谦正确,自己为什么要发动夺门之变?既然发动夺门之变了,就证明于谦儿是错的。既然错了,就要杀掉他!

所以,为了自己的政治正确,尽管明知道于谦并没有错,而且对大明王朝有巨大的贡献。朱祁镇还是选择处死了于谦,看来,在权利的怪兽面前,什么是非黑白,什么良心,什么功劳都是可以被轻易抹杀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的朝臣将军和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的朝臣将军和历史人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于谦 明英宗 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