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石峁是夏朝兴盛之地吗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石峁是夏朝兴盛之地吗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石峁遗址有可能是黄帝部落的都城吗?有何依据?
是距离黄帝、距今,很遥远的历史人类遗址;是"黄帝“所代表的文化的历史传承、开拓;史料中肯定有其一席之地,不过因为现在知识手段的缺乏而无法识别而己,它是重要的中国之本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其实自石峁遗址开始发掘之际,关于石峁遗址的各种猜测就不断的蜂拥而至,其中就有观点认为其为黄帝的都城——昆仑城!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其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使用时间超过300年!
为什么人们会将其与黄帝的昆仑城联系起来呢?因为根据史籍记载,黄帝部落活动的区域就在石峁遗址出土的陕北一带。
在《史记》,《汉书》等书中,都有关于黄帝的陵墓就在距离石峁遗址不远的陕北子长一带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中称:“黄帝崩,葬桥山”,而桥山即为今天的陕西子长县。
那么石峁遗址就真的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了吗?
不一定!原因有二:
其一:
时间上不对,石峁遗址距今上限为4300年,衰败于4000年前的夏朝早期。
但是根据《路史·发挥》卷三引《竹书纪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同时,再结合《说文》中一“世”三十年的记载,黄帝到大禹之间隔了900年。
也就是说,黄帝生活的年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跟石峁遗址的四千三百年不相符合。
其二:
在2018年的最新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石峁遗址发掘出一尊大型的陶鹰,具推测,陶鹰表现得就是石峁部落的部落图腾——鹰。
但根据以往的考古发掘及历史经验来看,以鹰作为部落图腾的,大多都为游牧部族,因此,这就跟黄帝部落存在着些许文化或者习俗上的差异!
石峁遗址出土纹饰和陶寺、二里头遗址还是比较接近的。然而和那两个一样,没有文字出土作为支撑,靠去猜或者从历史中去对号入座还是很难的。
石峁遗址存在时间从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和陶寺遗址早期是同一时期的,比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所在时期晚了好几百年。公元前21世纪是其兴盛期(二里头文化之前),面积扩张到400万平方米,后期前20世纪,则开始衰落,甚至把前期的纹饰当垫石。若真的想对号入座,说是共工的话还是有可能的。
《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史记》: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石峁遗址的石雕筑墙,不像雕好筑墙,更像是毁城后再次筑城,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设想,石峁遗址原是黄帝的昆仑城,后毁城,到夏又重新筑城!这有待考古队,更深层的挖掘,是否出现5千年前的部分遗址!!!
如何辩证地分析解读考古、神话和传说交织而成的华夏文明上古史?
考古就是需要事实依据的支持,也需要经过时间的反复考证,最终才会以“谷物”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眼前,考古,考的这就是华夏文化的渊源,从古至今,先人们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就是“古”。考古讲的就是用现在的人去发掘以前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不同时期的人,在同一片蓝天,土地下是怎样生活的。
而神话传说,多是以前旧时代,人们在茶余饭后的闲谈,这在当时极度缺乏***时间的时期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神话却给我们描述的确实另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由于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法律,那些人通过塑造一些新奇的事物,侧面诉说他们那个时期经历过但是却不敢说出来的事,只能通过这样的手环去诉说,这样既能说出来,别人也能听。
不管是考古,亦或是神话,都是从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目的都是让我们知道,这些东西背后的含义,而不仅仅只是它由于时间原因所带来的价值。
传说中的多为故事,是民间口碑文化的延续。人类几万年的进化史,远古时代只有靠语音交流,靠口口相传,传授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威胁本群安全应对办法。属于人类早期繁衍生息的基本诉求。于是传说一代一代人传承不断,便有了传说中勇者的传说。这个就有了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和传说中的事情也不是可以截然不同,二者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更多的是差别,主要是神话故事与一般的传说中的事情其主题在于故事中的哲理令人难忘,也就是精神的穿透力超过一般事情的技能传承。
也就是说神话故事是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一种精神追求,而传说是对过去了的生存技能事情的一般性的总结。
传说和神话故事都具有文化属性。
而考古是具象的,实证的对文明发掘物理证明。因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多是无法用实证去全部证明。但是,不能实证不代表不真实或者说不存在。这个辨证关系非常明白了,无须多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石峁是夏朝兴盛之地吗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石峁是夏朝兴盛之地吗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