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刘歆所说商朝,

gkctvgttk 1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学家刘歆所说商朝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学家刘歆所说商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说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2. 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谶语是不是真的?
  3. 汉朝属于水德、土德还是火德,为何会有争论?

什么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国有确切纪年开始

因为这一年出了一件很大很大很大的事情“国人***”,足以让统治者们铭记于心

西周的老家在关中,也是现在陕西,西周都城在镐京就是现在西安附近。武王伐纣的时候,西周人从关中向东进发,来到的河南干掉了商王朝建立自己的王朝,此后周武王对天下进行了分封,将周王室贵族功臣分封天下,成为周王朝的藩属,不就之后周武王去世,西周王朝由周公姬旦主持修建陪都洛阳,而后西周仍旧返回镐京,回到关中,此时周王朝的直接管理的领土只有关中和河南的洛阳周边地区,而天下的其他的地方由周王朝的其它藩属国统治

历史学家刘歆所说商朝,-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周初期形势图

周王朝建立严密的宗法制度,这样的制度下,周天子行使着统治天下和管理直辖领土的权力。而在周朝国都镐京城内生活这样一群人,首先他们不是贵族,贵族可以不劳而获,他们不行,他们必须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够勉强的自食其力,但是他们也不是奴隶,他们有着自己的财产,并且有着为国家征战参军的义务,他们被称作“国人”他们的地位仅仅高于奴隶,但是确实周王朝的统治基础,因为他们是周王朝对外作战的主力军。因此他们也享有周王朝公产的山林、土地的使用权。

西周王朝进入到了周厉王时代后,发生了变化,严重的影响了周王朝那种周而复始的稳定性,周厉王姬胡是个极度贪婪的人,他宣布公有的山林田地都是他的,不允许镐京的国人去使用这当然引起了大家的反对,于是都纷纷议论他,认为他举措失当,而周厉王认为这是大家对他的诽谤,于是就索性下令镐京城内“国人”在街头上不许说话,否则受到严厉惩罚,结果镐京街头上一片静悄悄的,大家碰见熟人也只能“示之以目”互相使眼色,不敢说话,而且周厉王还向他的大臣炫耀他制止了“国人”对他诽谤,大臣劝说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可是周厉王却不听从。

历史学家刘歆所说商朝,-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是公元前841年,“国人”们爆发了,他们发起了***,打跑了周厉王的卫兵,要干掉周厉王,周厉王只得仓皇逃走,而后“国人”还要捉拿周厉王的太子姬静,最终在大臣的保护之下才幸免于难。周厉王逃走之后,再也没有能够回到镐京,而这场完全是有底层平民发起的对于统治者的反抗,让周王朝的贵族们不寒而栗,记忆犹新,于是被记载在了史书之上。

国人***的结果是周厉王仓皇逃走

周厉王死后,他的太子姬静继位成为周宣王,而周宣王死后继位就是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在周幽王“烽火诸侯”之后西周就灭亡了。

历史学家刘歆所说商朝,-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以说“国人***”意义绝不亚于600多年的陈胜吴广起义,真正的向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展示了平民的力量,让上位者心有余悸。

史记》记载,我国从公元前841年开始记年记事,主要是因为,这一年接连发生了几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国人***——厉王被逐——共和行政,这一年也被称之为共和元年,故而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关于共和元年为中国确切纪年的开始,最早司马迁提出的。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说: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着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大概意思就是说,共和以前的纪年模糊混乱,都仅只记谱系不记年代,而从共和元年开始,历史事件才有纪年。

后世史家皆承其说,概以共和元年为确切纪年的开始。历代也有推演历代纪年的,但终究不被承认。即使是本朝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颇有争议。

所以到现在为止,众多史家还是以共和元年为确切纪年的开始。

因为前期的记录被毁了!前841年才有记录存在,只是因为现存最早史书是孔子编修的:鲁国大事记!就是:《春秋》……本来商王朝也应该有甲骨文的各种记录、至少有祭祀记录,估计被周王朝彻底毁了!当然西周、东周也有,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七雄也都有……少部分毁于秦始皇、大部分应该毁于项羽等人,巜春秋》因为鲁国早亡,于世无争,幸存了……

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_a***_]是不是真的?

古代谶语很多,改朝换代时尤其多。谶语就是一种对未来预言和推测的语言。按现在的眼光当然是迷信,但在古代这是一门学科……谶纬学。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谶语有:预测武则天称帝的"唐三代后,女主武王"。预测陈胜吴广的"大楚兴,陈胜王"。最牛逼的谶语当属王莽刘秀称帝时的谶语。

西汉末年刘邦的子孙们越来越窝囊,到了汉哀帝刘欣时,由于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最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窃取了大权。也就是外戚夺权。(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之母,汉哀帝的祖母)。

夺权后,下一步就是篡位称帝,王莽非刘氏子孙,称帝要有借口,也就是制造舆论,把他称帝合法化。

谁能胜任这项任务,他一眼发现刘向儿子刘歆是个人才。 刘歆曾与父亲刘向编订《山海经》。他不仅在古文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堪舆方面堪称大家,王莽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

刘歆交的第一份答卷相当出色,于是就有人在挖井时挖出了一块石头,上面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我们闭着眼也能猜出来这块石头肯定是王莽派人埋的,谶语就是出自于刘歆的主意。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朝,"。

王莽做了皇帝后,封刘歆为首席大国师,刘歆通过一本叫《赤伏符》的奇书,又推算出了几句谶语,不过刘歆这次没告诉王莽,他有自己的小九九。

这句谶语是这样的:"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这句谶语最关键的意思就是未来要做皇帝的是一个叫刘秀的人,王莽只是过渡

这就是历史上最牛的谶语,它牛逼之处就是直接道出了真实姓名,而不是像其他谶语那样只言片语或语焉不详,这条谶语绝对不是刘秀自己造出来的,而是别人在刘秀出人头地之前研究出来的。

刘歆的小九九就是自己想当皇帝,于是他宣布改名为刘秀。刘歆(xin)改名找了个理由,说自己的名字和汉哀帝刘欣同音,为了避讳,所以才改名字,这当然是一个借口。

谢邀,所谓的谶语是从儒家思想经学发展的一个现象结果,是谶纬学的一种。儒家思想自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开始,开始与古代民间宗教相互结合发展出两汉十分兴盛的谶纬神学。包含神秘的预言、隐语、巫咒、神启等。对儒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成功的将孔子神化了,谶语基本上都是臆造和后人伪造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被统治阶级利用来统治和欺骗民众工具。而儒学也趁机上位抑制百家成为统治阶级层的必修之学。

汉朝属于水德、土德还是火德,为何会有争论?

五行出身不正。

尚书大禹谟》为六行:“於!帝念哉!德惟修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尚书洪范》去“谷”,变五行:“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并配五味,酸,咸,苦,辛,甘。但无五行相生相克之说。

战国邹衍融阴阳五行一体,作《终始》,即终始五德

秦始皇推终始五德,以周火德,秦水德,水胜(克)火。这时五行已配颜色,水为黑。

五行相克,朝代更替,天命所归。

《史记历书》,刘邦以为水德。孝文帝时,公孙臣上书,以汉为土德。即汉土克秦水。但丞相张苍以为不是,罢之。到孝武帝时修订《太初历》,仍以汉为水德。这说明,汉武帝之前,不承认秦代承五行之运。

至于后来,五行学说的发展,又有五行相生之说,所以,有说汉为土德,又有说汉得火德的。这些都是随意解释罢了。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先得明白五德始终说是什么,搞清楚了也就简单了。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或性能。“五德终始”指这五种性能从始到终、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邹衍以此作为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根据。 邹衍说:“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用的就是五行相克学说。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始皇认为秦朝推翻了周朝的统治,按照五德说,周属火,那么水克火,秦属水,因此下了一系列命令,都是依据五德学说,证明自己是奉天命灭了周朝来统一天下的,以示正统。

同样来自于史记,《史记·张丞相列传》中记载,

张苍认为秦朝太短,又残暴无德,不算正统,又因为刘邦自命黑帝,因此沿用水德,视汉朝是继承了周朝的正统。因此有汉属水德一说。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用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中的三统说,与五德说进行了终合,承认了秦朝的正统性,于是按照五行相克中土克水,因此又有了汉属土德一说。



到了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认为朝代更替所遵循的规律是“五行相生”,而不是“五行相克”。所以按照虞舜为土德,夏禹为土生金——金德;商朝为金生水——水德;周朝为水生木——木德;秦朝忽略不计,汉朝直接承继周朝,木生火,所以,汉朝应该是火德。到了东汉,汉光武帝刘秀也认可“相生说”的原理,接受了“汉应火德”,所以,汉朝也被称为“炎汉”。班固在汉书则***用了刘邦赤帝斩白蛇的传说,以此来应证汉朝属火德一说。因此火徳一说也有了。

五行之说,真正盛行,在汉武帝之后。《史记日者列传》记载,汉武帝时:

聚会众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辨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 人取五行者也。

古有阴阳之说,五行之说,战国邹衍合阴阳五行为一体,作《终始》。即终始五德,五行配五德。

秦始皇推终始五德,以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水胜(克)火。这是五行相克之说,朝代更替,天命如此。

据《史记历书》,西汉刘邦,自以为水德。孝武帝时,鲁人公孙臣上书,以汉为水德。丞相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直到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仍以汉为水德。这说明,汉不承认秦代承五行之运。

朝代更替,五行相克。此后,又有五行相生之说,有说汉为土德,有说汉为水德,究竟是相生还是相克,随意解释,哪有个标准?

汉朝以黑色服装为主,尤其朝廷官员必须穿黑色官服所以判断汉是“水德”。

一个“漢”字就充分说明,汉朝以是“水德”

在五行中水为黑色、木为绿色、火为红色、金为白色、土为***。

在五行中一为水、二为木、三为金、四为火、五为土。六又为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学家刘歆所说商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学家刘歆所说商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水德 五行 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