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gkctvgttk 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丞相制度历史特点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什么取代?
  2. 刺史制度的特点?
  3. 丞相制度影响是什么?
  4. 汉朝的政治制度有那些?

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什么取代?

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取代,目的是加强皇权。

三公在周王朝时期,指的是太师、太傅和太保,如太师姜子牙,太傅周公旦 太保召公奭。这三种官职,其实是没有官署的,不过地位很高,和地方上的诸侯王并列。

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是什么-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朝建立以后,三公又发生了变化,确立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三公。不过其中丞相的权势是最大的,三者地位并不相同。

西汉时期的三公,则在秦朝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变成了丞相、大司马和御史大夫。到了东汉时期,确立了我们非常熟悉的三公,那就是太尉、司徒和司空。

刺史制度的特点?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汉代刺史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刺史制度的形成、演变与两汉政治休戚相关。刺史、州牧的地方官化是东汉政权瓦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是什么-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丞相制度影响是什么?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巩固统治,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管制和行政机构。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明朝废丞相、设六部,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皇帝的权力。

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是什么-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是用增加丞相的方式来削弱每个丞相的权力,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虽然明朝的方式看似与唐朝完全相反,把丞相制度废除,但也是想达到相同的目的——加强皇权。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

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

秦二世时期,秦朝又增加设置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中、右这三位丞相同时存在

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至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自西汉汉哀帝至东汉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

三国和两晋南北朝这360多年间,除蜀,吴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元年(713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余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区别: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汉朝的政治制度有那些?

汉朝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权力很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太尉、御史大夫。 唐朝官制主要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于将相权一分为三)。 六部:工部、刑部、礼部、吏部、户部、兵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丞相制度的历史特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丞相 三公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