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gkctvgttk 3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涪陵历史人物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涪陵的历史起源?
  2. 涪陵是谁的别称?
  3. 历史上的鲜氏家族?
  4. 三峡库区唯一全淹全迁的古迹是哪?
  5. 古代巴国的历史是怎样的?同古蜀国有什么联系?

涪陵的历史起源

涪陵,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枳地。

秦朝,属巴郡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属巴郡。

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时,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增置汉平县,隶涪陵郡。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在巴郡枳县侨置涪陵郡,治汉复城。

北周时,移郡治至汉平县。

隋开皇初年(581年),撤销涪陵郡。开皇十三年(594年),移汉平县治于涪陵镇,改名涪陵县,属巴郡。唐武德元年(618年),设涪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初年,改为涪陵郡。乾元初年,复名为涪州。

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宋,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

元朝,置涪州,辖武龙县。明代,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

清朝,置涪州,不领县。

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民国初(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五月,因涪陵县第五区地广,划为武隆局。

涪陵是谁的别称?

枳平的别称。

涪陵是重庆市属的一个区县行政区。位于长江涪陵段,是贵州省的乌江流至涪陵,在这里汇会入万里长江。涪陵是榨菜之乡也是一个旅游城市,涪陵西邻长寿区,东连丰都县,南临南川区和武隆县,是重庆旅游城市群里东南方向的中心城市,也是进入湖北省,湖南湘西州及贵州省的交通中心。

周朝叫枳县,汉朝称涪陵,晋遍称枳县,北周称汉平,隋朝凉州唐朝称涪州,宋朝称夔州,元、明称重庆,清朝再称涪州,1912年中华民国城里后又改称涪陵。曾经是巴国祖坟的所在地,所以名字中就首先有一个陵墓的“陵”字,又因为极目远眺中清澈如镜的乌江一度叫做涪水,所以从汉代开始就叫做涪陵

历史上的鲜氏家族

源于姒姓,出自原故帝王夏禹后裔,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按家谱文献《山西蒲州鲜氏族谱》的记载,夏禹,姓姒,名禹,字高蜜,乃轩辕黄帝之后裔颛顼高阳之孙鲧之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子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于***,出自宋朝时期西域回纥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中的鲜氏先祖原为西域回纥人,宋、金时期迁入内地,其后裔子孙居江浙一带,后又在元朝时期返迁往甘肃、青海、宁夏地区。今北京、江苏、甘肃、青海、宁夏的***鲜氏是同一祖源。

三峡库区唯一全淹全迁的古迹是哪?

除涪陵白鹤梁,丰都高家镇遗址,忠县石宝寨、丁房双阙-无铭阙,云阳张桓侯庙(张飞庙)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丰都"鬼城"、奉节白帝城等文物古迹外,据初步统计,地面文物还有较重要的古栈道5处,石刻、题刻56处,摩崖造像5处,古建筑19处,古塔3处,古庙寺院19处,古桥17处;地下文物有较重要遗址58处,墓群(墓地)45处。其中著名的有奉节县草堂古人类化石点,是三峡水库淹没的惟一一处化石点;云阳县故陵楚墓、北宋的龙脊石题刻,忠县汉代的丁房双阙-无铭阙、?GFDA4?井口遗址群,巫山县明清时代的大昌古城,唐代开始修建的大宁河古栈道,还有奉节县瞿塘峡峡口的摩崖石刻等。

古代巴国的历史是怎样的?同古蜀国什么联系?

巴人伏羲后裔!也就是后来的东夷集团。《山海经》上就说:“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顾相,降处巴,是生巴人。”事实上,今土家族便是巴人后裔。现在土家人可以说是***都知道自己是伏羲后裔。关于太极图来厉有独到见解。他们的先辈实行崖藏悬棺,方向都是朝向东方,也就是泰山一带。因为伏羲便是东方人。巴人应该是从东方向南,然后沿长江西迁的!

同样蜀人也是伏羲后裔。三星堆中摇钱树本是扶桑树。蜀地名“蜀”,也是从东方带去的,古代山东有很多叫蜀的地名。《左传》有齐楚蜀之战,发生地在山东省宁阳县的西疏,这个地名在明代《兖州府志》上叫西蜀。汶上还有蜀山湖。《尔雅》解释蜀字,也是用山东之蜀作解。这部分人是从东方直接西进到宝鸡南下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涪陵的历史人物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涪陵 巴人 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