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莽篡汉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王莽篡汉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王莽篡权是怎么回事?
昭君出塞不久,汉元帝死,19岁的成帝即位。成帝立母亲王政君为皇太后,大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二舅王崇为安武侯,五个小舅都封侯,外戚王家从此执掌朝政。成帝贪玩,军国大事悉交王凤处理,王凤是个狂热的权力爱好者,他规定朝廷一切由他说了算,连成帝挑一个随从也得经他问意。
感动长安的影帝
王莽是王凤的侄子,可惜王莽老爸死得早,王莽家没捞到什么油水,王莽从小过着拮据的生活,长大后一家人都靠他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莽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王莽对叔叔特别恭敬顺从。王风生病时,王莽在旁殷勤照顾,忙到胡子像一团乱蓬蓬的稻草,王凤感动得老泪纵横,特地拜托王太后重用王莽,王凤死后,王太后给王莽封了官。
每隔一段时间,王莽就带着厚礼去拜访各地有名的学者,还出钱供穷学生念书。
王莽还经常把薪水拿去资助百姓,每逢水灾汉灾,他都会带头捐款,有一次为了凑钱连马车也卖掉了。
他二儿子杀死一名奴婢,他当场抓住儿子,逼他***,他严肃地对官民们说:即使杀掉儿子,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他对别人大方,自己生活十分简朴,对家属管得很严,一次一位同事去家访,竟把他太太当成仆人!因为他太太的衣服太破了,勉强遮体而已!
王莽,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莽在这样的家族中却是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勤劳好学,他无论在朝野还是民间都得到众人的称道,成为当时的道德楷模,与此同时,官场仕途也是一帆风顺,38岁时就出任大司马。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先后有几个皇帝亡故,而王莽的权势却不断巩固和提升,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不满,对王莽***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公元8年,王莽逼迫姑母交出传国玉玺后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篡权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做皇帝的先河。公元17年,全国发生灾害,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军及绿林军大规模反抗。几年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率众出逃,后来在混乱中被杀,新朝灭亡。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衍功侯王光之叔,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为什么能篡汉建立新朝?
历史大事件发生,往往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王莽能篡汉成功,绝非偶然。
社会因素:激化的西汉需要英雄站出
西汉后期,土地私有化,导致兼并严重,加上灾荒,经济如霜打的茄子。人心不安,阶级矛盾激化,则社会动荡,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老百姓易安于现状,除非逼的不得不变,因为不变必亡,变或亡或兴。此时社会需要一个英雄一锤定江山。王莽就是利用了这种社会现状和人心,才篡汉的。王莽称”汉德已衰,新圣将兴“,并以“新圣”自居,取得民众拥护。
外力因素:王政君不死,外戚强势
从汉武帝到东汉末,外戚干政现象常见。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历经四位皇帝,就是不死。所谓越老越妖,这势必不断增加了王家政权筹码。
王莽兄,王政君的侄子也,自家人。王政君以及王莽叔伯大爷掌握大权,便给王莽专权提供了各种有力保障,客观上为王莽篡汉铺了路。
主观因素:王莽智慧且奸诈、擅伪装
王氏家族独揽大权,其子弟大多骄奢淫逸,唯王莽例外。莽兄为人恭俭儒雅、礼贤下士,简直在王家鹤立鸡群,于是人气渐高,声誉日隆。王莽推行惠政,笼络人心,包括王室宗亲、功臣后裔、贫民百姓,还为社会教育献计出力,可谓德高能贤。
所以,王莽太能装了!以至于大家都巴不得烧香拜佛指望他拯救大汉。王莽完美地获取了世人的信任。人民群众,也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创造历史,而于王莽兄,天下人民皆归焉……
从上层阶级到民间,从自身、环境、社会等,都促成了王莽成功。但,王莽的梦想,是那种在远方的诗一样的梦想。他思维太超前了,忘了自己在西汉……一系列新政,全国懵逼中…很快就Over。
王莽就像烟花🎆,包装的华丽无比,世人想看他绽放时的灿烂,他却放了个响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莽篡汉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莽篡汉朝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