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灭商朝的是什么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灭商朝的是什么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尧、纣王、夏桀、商汤、周武王、秦始皇哪些是暴君昏王的历史排序?
历史排序:尧(夏朝以前)、夏桀(夏朝)、商汤(商朝)、纣王(商朝)、周武王(周朝)、秦始皇(秦朝)。被普遍认为是昏君暴君的君王:夏桀(夏朝)、纣王(商朝)、秦始皇(秦朝)但历史上纣王和秦始皇都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周发殷汤说的事情是周武王发兵讨伐谁?
周发殷汤说的“周”指的是周武王姬发,“殷”指的是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周武王在姬昌死后,继承了西周的基业,联合各个部落,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纣王的军队,最终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率领的联军数量远远超过商纣王的军队,而且周武王还***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战术,如突袭、奇袭等,让商纣王的军队措手不及。此外,商纣王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失误也为周武王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周发殷汤说的是周武王姬发发兵讨伐商纣王的***,这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天子当初只有“三千虎贲”,又是怎么灭掉殷商的?
商朝经营了500多年,最后被周武王带着八千虎贲在甲午日这天给灭掉了,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周武王率领着三千虎贲之士灭掉了殷商。
三千虎贲到底有多少人呢?我们仔细来推算一下,按照八口之家,五家推一兵来计算,三千虎贲就是1.5万户,1.5x8=12万,这还是按照八口之家来算的,要是按照七口之家来算可能还要少,总之周武王的军队不会超过20万人。
可是殷商了,很多学者都估计过,最少也不会少于百万,如此大的兵力悬殊,周朝怎么最终打赢殷商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周天子原来是打不过殷商的,只是后来学聪明了,他不直接去和商朝的军队硬碰硬去打,二是***用了一种重要的策略,那就是联合其他弱小的力量,去走包抄的路线。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重要,那就是周人生活在陕西一带,这里人***错,使得周人拥有了一种开放的精神,这样就和其他人有了更多的交流。
于是九洲诸侯中有六个是跟着他的,其中还有八个西南族群也是护着他的,于是武王向西南东南迂回着走,就这样战胜了商朝。
当时中原人口没有那么多,3000兵已经一方霸主了,当然了对比殷商还是劣势的。
西周初期有宗周六师、成周八师,每师3000人,合计42000人,这是周朝控制天下后的兵力,因为时间推移西周人口肯定比商朝多,反过来说商朝兵力不会超过42000人。
虽然我们不知道确切的数字,但可以估算一下,商朝军队大概也就30000人,这跟几百年后动不动几十万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即使只有3万,依然是西周10倍,西周如何以弱胜强呢?
一方面商朝处于天下之中,四方都是敌人,能够面对一个方向的只有1/4而已,加上内部带路党微子之流里应外合,战胜比自己多2.5倍的敌人并不是那么天荒夜谈。
公元1046年的牧野之战,不仅覆灭了商朝,诞生了西周,而且叫响了西周虎贲军的名号。虎贲军(贲同奔),意思是说,像老虎一样勇虎无敌的勇士组成的军队,是西周保卫宫廷,护佑君王的禁卫军,人数为3000整,所以又称3000虎贲军。
1——牧野之战中倒戈的商军也是顺利的原因
古代的传统说法,都是说纣王对内残酷暴虐,所以商兵巴不得周武王来“解民倒悬”。但这些倒戈的商军具体是什么人,史书上并未提及。个人看法倒戈攻打纣王的商军士兵,就是这些临时被武装起来、恨透了纣王的东夷奴隶和战俘。
2——牧野之战大规模倒戈的不可能是东夷奴隶、战俘,这还要从伯夷和叔齐这对兄弟的见闻说起。这个就是牧野之战胜利的关键
原来周公旦已经和殷商大臣胶鬲私下盟誓,周人许诺以后会让胶鬲俸禄增加***,并居官于最高之列;而周国同姓重臣召公奭,还已经同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私下盟誓,周人许诺以后会让微子家世代为诸侯之长,奉守殷商的祭祀,使用殷商天子的《桑林》之乐,并把孟诸这地方作为微子的私人封地。
《吕氏春秋》又记载,后来牧野之战前、周武王率联军刚渡黄河后,胶鬲曾以纣王使臣的身份前来跟周武王接头。会面中武王告诉胶鬲联军将于甲子日到殷郊,就是让胶鬲、微子启等商朝内部的反纣王人士,在那一天做好制造内乱、迎接伐商联军的准备的。
胶鬲前些日子从武王口中得知伐商联军抵达牧野的预计日期后,肯定暗中和微子启一起,策反了很多不满纣王的商朝将领和族长,并制定了行动方案,这才造成了牧野之战商军出现大规模士兵叛变并转回头攻击纣王的结果,也即古人所说的“纣卒易向”。
结论:牧野之战大规模倒戈的不是临时起意的东夷奴隶,而是暗中反对纣王、早已经策划布置好的微子启、胶鬲等商朝贵族的族军。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谢谢大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灭商朝的是什么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灭商朝的是什么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