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教育典故有哪些历史,夏朝的教育内容

gkctvgttk 1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教育典故哪些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夏朝的教育典故有哪些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
  2. 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小说有哪些?
  3. 从古至今的教育划分为哪三种?
  4. 古代的开学仪式叫什么?

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

学在官府:是夏商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即学术被官方垄断,民间无学。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夏朝的教育典故有哪些历史,夏朝的教育内容-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小说有哪些?

1.王国维《观堂集林》(全四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

夏朝的教育典故有哪些历史,夏朝的教育内容-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王国维《古史新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吕思勉先秦史》,香港太平书局1980年版。

4.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夏朝的教育典故有哪些历史,夏朝的教育内容-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5年版

6.蒙文通《经史抉源》,《蒙文通文集》第三卷,巴蜀书社1995年版。

7.蒙文通《古史甄微》,《蒙文通文集》第五卷,巴蜀书社1999年版

8.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郭沫若《青铜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国语》,由左丘明编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2、《殷商史》,作者是胡厚宣、胡振宇。

主要对处于中国历史远古时期的殷商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作了系统、详细、深入的考释与阐述。;

3、《西周史》,作者黄爱梅。该书分别从西周历史、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着手,结合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传世文献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予以深入浅出的全面展现。;

4、《中华远古史》,作者王玉哲。该书从开篇,一直写到西周末,详尽论述了中国远古历史从史前文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演变发展的过程,尤其对夏、商、周三代的族源、地望、世系、宗法制度、继承制度、政权形式、社会经济及社会性质等问题的论述见解独到。;

5、《战国史》,作者是杨宽,主要讲述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时期,无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变革和发展;而且这种变革和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

从古至今的教育划分为哪三种?

一、从夏朝开始魏晋时期的选士制度(官学、私学等);

二、从隋唐开始至清末的科举制度(太学、书院等);

三、从清末至今的现代教育制度(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

古代的开学仪式叫什么

应该称之为“入学”或“启学”。“开”字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属于官方用词,但古代的启蒙教育,普及教育基本属于私学范畴,官学已经属于科研预科班范围,承继习惯称谓。所以不会有“开学”之说。

汉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入学时间分为,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冰冻时。冬学多“三月制”;八月制一般“上元入学”,“八月终解馆”;十二月制一般“正月望后启学”,“岁暮罢馆”。也同样有***期。

有***期,就会有开学,有开学就会有新生,有新生就会有新生入学仪式,和今天一样,新生老生共同参加开学典礼。无论新生老生开学都要交学费(夏商周由于学籍仅限贵族,国家负担),自费或公费生都必须六礼束脩,这属于开学典礼的程序化仪式。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心意。实在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毕业后,他们大多会为学校打一年工,算是归还“贷学金”,这期间师傅不付工钱,但管吃住,学生帮师傅料理学校事务,甚至做家务,干劈柴、挑水、做饭、带小孩之类的活儿。学生每人每年一般交80斤到120斤小麦,具体情形可具体协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的教育典故有哪些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的教育典故有哪些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教育 文通 夏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