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微历史汉朝其实很有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微历史汉朝其实很有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天下大乱的时候,为什么很多不是刘氏宗亲的首领们也会把自己的国号叫做“汉”?
古代出兵讲究的是一个名正言顺,所以在出兵之前都会出一个檄文,也就是说对方怎么怎么不对。三国伊始,何进听取袁绍意见让西凉首领董卓带兵进京勤王。可惜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十常侍给杀了。可惜董卓仍旧进了京城。以前的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董卓不提前进入了,或者说非得等到何进的命令呢?他不敢进入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忌惮,第二名不正,言不顺。
董卓进京以后,18路诸侯,一起反抗。打的旗号仍旧是光复汉室,清除国贼。所以所有人都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到了后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诸侯愿意曹操的呢?当时的汉献帝,不过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但所有的诸侯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却不遵循这样的命令,如果谁不遵从汉字的命令,那么他是乱国。可能他们心里都有这样的想法,但不能这样去做,因为这是与当时社会价值观不合的。
所以,天下大乱的时候许多人仍旧取名叫汉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占到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有了一个名头以后,老百姓也自然会归顺。
自刘邦建汉以后,后世诸多政权都常以“汉”作为国号,如: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史称东汉)、刘备建都成都的汉(史称蜀汉),除了刘姓宗亲外,一些非刘邦后裔甚至非汉族建立的***也喜欢用“汉”为国号,如: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在左国城建的汉(史称汉赵)、李雄建都成都的汉(史称成汉)、刘䶮建都广州的汉(史称南汉)、沙陀人刘崇在太原建的汉(史称北汉)、陈友谅在江州建立的汉(史称陈汉)。
“汉”作为国号,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主要有3点原因:
1、得益于两汉的影响力,“汉”这个国号成为了正统的象征,并且成为了华夏主体民族汉族的族名来源,在天下大乱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民心认同和文化归属,特别是一些非汉族首领建立的***,想要在汉人居多的中原站住脚, 就必须主动融入汉文化圈中,而以“汉”国号自然是最有效的方法。
2、“汉”是域外对华夏区域的习惯称谓,如日本习惯将每一个中国朝代都称为汉、汉土,日本和朝鲜也都将中国的文字称为汉字,即使到了今天,多数中国人也会被习惯性的称为***,域外称呼也折射出汉国号的影响力。
3、汉国号源自刘邦的封号—汉王,而刘邦的封号又与其封地内汉水贯穿有关,在秦汉时期,天上的***因为与汉水走向相似,所以***又被称为“天汉”,萧何就曾说过“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这种与上天形成呼应关系的国号,自然也被后世君主们所偏爱。
请问历史上“勒石燕然”的是哪一位名将?
燕然是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即刻.勒石燕然就是刻石记功,引申为打仗取得胜利.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大将窦容率军攻打北匈奴,直至燕然,然后在山上刻石记功而返.
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以外戚拜为郎,迁侍中,不久又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到宠任。和帝即位,太后临朝,窦宪在内掌握机密,对外宣布诏命;其弟笃、景、并居要职。永元元年(公元89),窦宪遣客刺杀太后幸臣,得罪,被囚于宫内;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
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 第二年,窦宪与耿秉各率四千骑、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萨格峡谷口)出兵;南单于屯屠河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今内蒙占固阳县)出兵;度辽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干骑、左贤王安国万骑从翩阳塞(固阳县境)出兵,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今蒙占西部、阿尔泰山东脉)会师。 窦宪命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等率精兵一万多,与北单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作战,大破敌军。敌众溃散,单于逃走。窦宪整军追击,直到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微历史汉朝其实很有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微历史汉朝其实很有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