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验证夏朝历史的方法是,有什么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

gkctvgttk 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能验证夏朝历史方法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能验证夏朝历史的方法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如何?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如何?

谢邀!中华文明的挥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如何?中华民族的探源工程。对进一步的理清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是十分重要的。把华夏民族的根理顺了。把全国56个民族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是继承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于夏商周断代的问题。用碳14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准确的毋庸置疑。从考古界的发掘当中。也不断的充实着历史。或者是修改的历史。有许多年代的历史,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历史考古界对此功不可没。我们的探源工程就是要出版一部最权威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著作。让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丰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的主存后代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是靠血脉所系、文化传承、精神相通,血脉毋庸置疑,文化是源于文明诞生后的不断积累与升华,精神是文化认同的默契和自信。中华要伟大复兴,特别是在经历了近代那百年饱受***的暗无天日之后,是需要正本清源,厘清脉络,通则达,达则善天下。

能验证夏朝历史的方法是,有什么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只是我们要有客观的态度认识这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神话与传说、正史野史、发掘及考据,历史浩若烟海、繁如抽丝,上下五千年多少能工巧匠智慧心力、多少碧血黄沙金戈铁马、多少英雄***康慨悲歌,可不是弹指一挥间,这是个多学科系统性的大工程。

探源与断代工程正是我们有充分自信力的表现,国家重视人民期盼,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一定会有好结果,历史上很多事实已证明我们是最能够集中力量干成大事的。


这两个工程都属于“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对于华夏民族起源探究以及振兴中华的意义远高于科学性。虽然目前来说没什么科学性和可信度的,但正如前面所提。这两个工程本身就不是为了科学性和可信度而进行的,是为了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和培养。

能验证夏朝历史的方法是,有什么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管是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明起源都极其感兴趣,除了本身的好奇欲望以外,更多的是给自己的文明增加人设和印象,有时候甚至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也会把自己扯一个光鲜伟大的祖先来增强本民族的自豪感。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美诸国都觉得自己是罗马人的后代,甚至俄罗斯也一度认为自己是正统罗马帝国后裔

当然,这里之所以要提及一下西方国家,意思就是我们需要理解这两个工程的实际含义。

而我们知道,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名为给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确定正确的年代,实际上是想寻找到“夏朝”。可惜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这项耗费国家巨资的工程已经没有找到一丁点有力证明“夏朝“存在证据,结果最后结题的宗旨就变成了”如何给不存在的夏朝编撰一个存在的证据“,并与两千年九月结题。

能验证夏朝历史的方法是,有什么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果就是“夏朝”的存在都还没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到了2001年又开始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直接将考古时间线拉到了一直仅存在于神话中的“三皇五帝”时期,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当然了,虽然这两项国家级工程最终的研究目前来说谈不上什么可信度,但是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毋庸置疑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为推进我国先秦时期的考古研究做了先锋,这是需要肯定的贡献

谢谢邀请,回答如下:

这是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时间从2001年到现在,作了四个阶段的工作,远古的中国"花非花、雾非雾"中逐渐的清𥇦了。

在追本溯源的研究中,重点关注了著名的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几处都邑性质遗址

遗址规模最大、最早为5000年前的浙江良渚遗址,长1800M㐅1500米二300万平方M的内城和800万平方M的外城。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市。

这个"国际大都市"有"***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现在的工业园区)、居民区和墓葬区。

而陕西石岇古城则有400万平方米,有皇城、城墙高达9米。

由此发现,中国文明最原始时分布于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的许多地方文明构成的一个巨大总体。

距今5800年起,黄河、长江、西辽河地区,开始向复杂化加速发展。
(内蒙赤峰)

(内蒙赤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能验证夏朝历史的方法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能验证夏朝历史的方法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夏朝 工程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