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历史作用,卜辞对商朝研究的意义或价值

gkctvgttk 1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卜辞对研究商朝历史作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历史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殷墟卜辞》的详细内容是什么?
  2. 商朝的统治者为什么用天干做名字呢?

殷墟卜辞》的详细内容是什么

《殷墟卜辞》,是将殷商时期甲骨文汇编起来的关於卜辞的书。在商朝时期,商王有什麽事情要决定,是通过占卜来看吉或者凶。占卜完毕之后,太史就把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兽骨上。后世称为甲骨文。由於占卜与商朝时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可以从甲骨文中发现商朝的文字记载。还好秦始皇没有把甲骨文烧掉(秦始皇不知道有甲骨文)八卦乃至周文王创立的六十四卦一样,都是早期的中国记事符号(不过西周金文)。韩文字母的创制可能也与八卦有关(是根据天圆、地平、人立的原理创造的)

商朝的统治者为什么用天干名字呢?

谢谢小秘书邀请

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历史作用,卜辞对商朝研究的意义或价值-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商朝的皇帝为何都用十天干做为名号?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

1、祭天有关商人重祀祭尤其是祭天,所以每逢大事必占卜问天意,因天干代表天,所以商朝的皇帝喜欢用天干取名。

2、和其先人的取名习惯有关:商朝的皇帝都用十天干做为名号和其先人的取名习惯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商人的始祖为契,从契到成汤建立共14代,从成汤的六代祖上甲微开始,商族首领就开始用天干命名,便延续成为一种王室惯例。

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历史作用,卜辞对商朝研究的意义或价值-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干和支的本义理解有关:商民族觉得天干与地支就像一棵树,天干对应就是树干,地支对应就是树枝。树干为主树枝为次,树以干为本,本固才能枝荣。

4、和商民族迷信:商民族一向很迷信,在商朝建立前,商族部落有一个叫王亥的首领,到易水流域的有易氏领地做贸易,佷受欢迎,所以有易氏首领请王亥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王亥做出了比较出格的事情,有易氏首领大怒便令人杀死王亥。王亥的名字中亥字是十二地支之一,商朝的皇帝觉得取地支为名不吉利。

因为以上几个原因,所以商朝的皇帝都喜欢用十天干做为名号。

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历史作用,卜辞对商朝研究的意义或价值-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与我们在历史文献中见到的、说商朝“兄终弟及”的现象有关

从下面的商王世系表可以明显地看到,从上甲微这一代开始,每一任商王的名字中都有诸如“甲”、“乙”、“丙”、“丁”这样的天干名称,而且天干名称前面的那个字,也多在“报”、“主”、“祖”、“武”等几个字中间来回轮换。

杨照先生在他的新著《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中认为,商朝是由两个统治集团轮流执政的,商王便来自于这两个不同的统治集团。而这两个统治集团内部,又分别有若干个不同的宗族。有几个宗族的势力特别强大,以至于它们的宗族首领,常常也能够担任整个商王朝国家机器的首领,比如我们在世系表中经常看见的“报”、“主”、“祖”等,它们很可能就是来自于“报”、“主”、“祖”这几个族群。用“甲”、“乙”、“丙”等天干名称附在宗族名称的后面,则是对本族内担任过商王的首领们的进一步区分。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张光直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就认为:

"庙号代表的是不同的宗族群。而在商人的统治中,是由两个统治集团轮流执政的。两个统治集团各拥有几个宗族群,这一代由这个集团执政,下一代就轮到另一个集团。"——《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如果商王去世了,继承王位的是另一个宗族或另一个统治集团的人(比如河亶甲后面是祖乙),从辈分上来说的话,他就是前一位商王的兄弟,也就是我们在文献中看到的“兄终弟及”现象;而如果去世的那位商王的宗族势力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够由他的成年儿子(通常是嫡长子)继续继承王位的话,这就是和后代王朝一样的“嫡长子继承”了,比如祖乙后面的商王是祖辛。

因为在商朝的时候,人类的生存环境还是极为恶劣的,这就基本上消除了由未成年的“幼主”来发号施令、统管朝政的可能性,因为他可能连自己都还顾不过来,自己都还不具备生存能力。因此,商朝没有出现过后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之后常有的“幼主”现象。所以我们看到的“兄终弟及”,只是因为王位在不同的统治集团、不同宗族中流转时,以后人的眼光看过去的现象。

综上所述,商王的名称中有一个天干名称,是为了对同一个宗族当中担任过商王的人进行进一步区分。

“名号”具体表现在文化上,殷商时代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土,为殷商时代的历史文化的描述提供 了可靠基础。同样,有关殷商时代华夏民族姓氏状况的轮廓也渐渐明晰起来,尽管这一轮廓在当时还是粗线条的。

商代的统治者为子姓氏族。相传商人的始祖简狄是在野外吞食玄鸟之卵而生下了氏族的第一代男性首领契,故以子为姓,同时整个部族凤鸟为图腾。殷商的甲骨卜辞中,常有“王族”“多子族”等名称。据专家考证,“多子族”应是商王族的同姓分支,即小宗。商人往往在钟鼎铜器上多铸族徽铭文,这就是当时的姓氏标志。这种族徽铭文形象醒目,有较浓郁的象征意味,有些专家认为可视为后世图章的滥觞,目前我国考古出土中已发现的殷商族铭,有六百多个。

商人经过长期生息氏族联盟,建立商朝统治,政治经济重心从西北向黄河中下游东移,伴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新的姓族不断进入视野,生活在淮河下游和海边的“淮夷”、“东夷”也逐渐融入华夏民族大家庭。《左传·定公四年》记载了商代姓氏中的“殷氏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又有“殷氏七族”即陶氏、施氏、蘩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锥)氏。这些氏族中有不少是在今天的皖北和苏鲁一带形成的。

到了商代中期,伴随着几次迁都,商王朝所控制的疆土规模及地域不断扩大,商朝中后期聚集在它旗帜下的姓氏部落已逾百数,后人形容当时的状况有所谓“八百诸侯”之称,如殷氏、来氏、萧氏、宋氏、时氏、黎氏、空相氏、耿氏、北殷氏、微氏、箕氏、阮氏等,都是在夏以后出现的。

随着社会发展,商代的氏族统治开始发展为国家的雏形,渐渐改变了原来单一家族统治的模式,开始接纳异族人才进入统治集团。在古代典籍中我们可以查到,这很可能表明:夏代以前的统治者属于同一家族,而商以后的统治层中结合进了异家族的人,已不能完全用氏来指代了。如商朝一代名相伊尹,就不是商的宗室。而在朝廷之外的各个不同地域,也委派当地著名的姓氏大族进行管理,如周文王姬昌就被商朝封为西伯,负责西北方的部落联盟,这样初步形成了以姓氏为中心的分级统治模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历史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历史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商朝 天干 卜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