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到汉朝之间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周朝到汉朝之间的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周朝到晋魏朝隔多少年?
周朝到晋魏朝隔45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历时最长的朝代,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周朝是奴隶社会集大成者和封建社会的开端。周武王时期实施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维系社会秩序,历经犬戎之祸,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后建立东周,最后被秦国统一。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
周朝距离魏晋间隔了两个朝代,也就是秦朝和汉朝,中国的朝代顺序是,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
春秋开始,公元前770年。南北朝结束时公元前589年,间隔1359年。
东周是如何到春秋战国的?
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对于发生在春秋初期的繻葛之战,直接暴露出周王室虚弱的实力,从而推动了春秋五霸时代的到来。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望扫地,只有周天子拥有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的传统从此消失。换而言之,在繻葛之战前,往往都是周天子征讨其他诸侯国,并将这些诸侯国打得服服帖帖。比如徐国、楚国等诸侯国,就曾被周天子率领的大军击败。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于诸侯国的实力碾压已经荡然无存了。
换而言之,东周时期的周天子,只能靠着威望和地位来影响诸侯国了。可是,当诸侯国主动叫板周王室的时候,后者已经没有硬实力来进行反击了。在繻葛之战后,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先后兴起,也即历史进入到春秋五霸逐鹿中原的阶段了。而这,促使周天子逐渐沦为配角,并成为齐国、晋国、楚国等大国手中的傀儡。
春秋战国只是一个时期,而周朝是一个朝代。春秋战国这个时期是在周这个朝代中。产生的原因:帝王昏庸无能,诸侯的力量扩大,产生割据。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春秋时期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从周平王东迁即公元前770年开始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东周后半断也就是战国时代的开端,战国时代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由于东周时期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又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历史学家为了研究的方便又将东周进行了历史分期,划分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名字代表这两个特殊的时期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
而战国的来源则是《战国策》,它是西汉刘向所著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这个时期,列国之间的战争方式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改变,战争规模也比之前要大得多,战况也更加惨烈,因此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一词来源于孔子整理编订的《春秋》一书。
孔子编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41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的起止年代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历史学家就把“春秋”二字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那一年(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_a***_])。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到汉朝之间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到汉朝之间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