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武汉夏朝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武汉夏朝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武汉盘龙城遗址挖出了什么东西?
谢谢邀请。骊姐正好也关注这个问题,还去湖北省博特地查看了盘龙城出土文物。下面就跟朋友们介绍一下盘龙城的有关情况。
盘龙城遗址为中国古代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盘龙湖畔。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家嘴就出土过不少青铜器,但早已流失到古董商手里。在历代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屡有商代青铜器出土。1954 年,武汉遭遇特大洪水,在盘龙城取土防汛时首次发现了青铜器和墓葬。
从1963 年开始正式发掘到现在,已经持续进行了60多年,骊姐查看考古报告时看见不少参与发掘者都已经离开人世,真是令人唏嘘感慨。如今盘龙城发现了城址、墓地、基址、手工业作坊、祭祀坑等。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盘龙城的王家嘴已出现陶窑,二里冈文化时期是盘龙城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修建了有城墙、城壕和大型夯土基址的城址。专家们考察遗址文化堆积年代,上限为屈家岭文化(有屈家岭文化的地层),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1988年***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入选20世纪中国考古重***现。
盘龙古城出土了数百件盘龙城商代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兽面纹盉,盘龙城大铜鼎、铜锁、铜提梁卣都是中国文物中极为罕见的珍品。盘龙城出土的94厘米长的大玉戈为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下面骊姐给大家重点介绍国宝级的文物。
(一)大玉戈
大玉戈长度将近一米,1***4年出土于的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断代为商代前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大玉戈整体呈硕长形,玉质成青***,通体光素,由刃和柄两部分组成,在使用时以绳子穿过玉戈上的圆孔,将大玉戈固定在木柄之上。它是目前出土的玉戈中是最长的,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见,堪称“玉戈之王”。
盘龙城位于湖北省黄陂区,地处长江支流府河北岸的高地上,发现于1954年,1***4,1***6年进行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根据发掘资料显示,盘龙城一带早在二里岗下层已有居民,至二里岗上层时修建上下两层宫殿,商代后期急剧衰落。
盘龙城遗址呈方形,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墙***用版筑法且保存完好,城墙外有护城壕。宫殿区位于城内北部,现已发现三座宫殿基址,其中一号宫殿与二号宫殿与文献记载周代以前的“前朝后寝”结构极为相似。
盘龙城遗址的城墙建筑技术,埋葬制度,陶器特征,青铜器冶铸工艺,玉器风格等都与郑州二里岗上层文化具有相同的性质。盘龙城遗址的整体布局表面,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性质;城外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这是早期城市的形态。
盘龙城遗址宣传的力度不够,市文化局应组织武汉市所有中小学入园参观,普及3500年的辉煌历史与今日武汉发展路程。大力提高盘龙城遗址在武汉的城市地位,对盘龙城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进行市里单独审计,单独规划建设,在盘龙城遗址公园***建设封神榜等古代文化园,结合花木兰,延伸到南北少林,做大做强盘龙城遗址这一历史文化招牌,先从省内打响,再在全国展开宣传。有利提高武汉的城市地位
历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谜,让人事后想想是最为匪夷所思的?
王石坚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之初,因叛徒出卖,于1933年5月被***逮捕,经受住酷刑,表现英勇。
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包括王石坚在内的在押***政治犯悉数释放。
1941年夏,王石坚被委以重任,由延安中央社会部派往西安从事情报工作,重点经营以"龙潭后三杰"熊向晖、申健、***经为主针对胡宗南部的情报线,同时在1941至1947年间,他还建起了以西安为中心,连结北平、保定、沈阳、兰州等地的高层次情报网络,为延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尤其在胡宗南部闪击延安时。
1947年9月,王石坚情报系统中的北平秘密电台被军统破获,报务员叛变,很快牵连到王石坚,随即他第二次被捕,这次没经受住考验,写了自白书,随后他妻儿被释放。结果由于他的叛变,导致他这条情报网上的160多人被捕{其中有***员,也有被策反的***中、高级军官},并使五人壮烈捐躯,就是著名的"雨花台五烈士"谢士炎、丁行之、朱建国、赵连璋和石淳。
1949年王石坚抛妻别子随***逃往台湾,并在特务机关任少将,后病亡。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王石坚叛变后,他原来最具价值的三个直接下线即"龙潭后三杰"一个也未暴露;他的妻儿也被***妥善安置。
熊向晖2000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央调查部和党中央从未给王石坚定性。至于为何不给他定性,我不做解释。"
看来谍报行当水深得很,普通人是弄不懂。
1948年初,陈诚在东北吹的牛都被***一一打破了,尤其是新五军陈林达部被***突然全歼,更是让东北战场的国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陈诚在东北待不下去了,只好换人,于是千挑万选之后,校长的五虎将之一卫立煌又奉命出山,来到了东北,主持东北战局。
《特赦1959》中王耀武曾经评论校长说,他是连一张卫生纸都舍不得扔的性格,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对。校长对东北的战略价值始终是有所怀疑的。抗战结束后杜聿明力主进军东北,校长就很犹疑。四平之战后,杜聿明力主北上追击攻占长春,校长却要求停在四平就可以了。而在新五军被歼灭以后,校长到东北和廖耀湘谈话时表示,又一次准备放弃东北。
校长之所以有这个意图,是因为他认为东北战场局势已经难以扭转,与其将六七十万国军葬送在东北,不如将这些部队撤入关内,退守华北,确保华北。毕竟这时候国军在关内虽局面被动,但局势还没有到不可逆转的时候,所以他想放弃东北,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寻机与***进行战略决战,扭转局势。
但卫立煌到了东北却毫无这个意思,既不出兵救援长春,也不按蒋的***将部队向关内撤退,而是将兵力向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据点集中,并且到处宣称,沈阳兵工厂自产武器足够使用,沈阳周围可以产高粱米,足够东北国军食用,所以只要坚守东北,再训练三十万部队,东北战局就有办法,有出路,毫无放弃东北的意思。
蒋虽然想放弃东北,但是却不肯自己提出,本来是想另找一个人来提出这个方案,为他背锅,没想到卫立煌和他的想法完全不同,既不救援长春,也不向关内撤退,而且和廖耀湘,范汉杰都闹得很不愉快。这时候蒋才有些后悔了,但是木已成舟,为时已晚,他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辽沈战役就开始了。
***进攻锦州时,蒋要求廖耀湘全力救援锦州,并要求华北派出兵力东进增援锦州,意图当然不完全是增援锦州,而是希望能在锦州好好打一仗,然后乘势将部队拉进关内,退守华北,稳住华北局势。但在这个问题上,廖耀湘始终不肯配合,卫立煌又支持廖耀湘的意见,这就让蒋非常尴尬了。
后来廖耀湘终于奉命增援锦州,却在辽西水网地带徘徊不进,锦州解放后蒋仍然要求廖耀湘兵团西进和侯镜如兵团夹击锦州,意图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冒险将廖耀湘兵团撤入关内,把卫立煌丢在东北算了,但廖耀湘还是不解风情,拒绝执行命令,因为他想的是直接从营口撤走,而不想去锦州附近冒险。
关键时刻又是卫立煌同意了廖耀湘的意见,于是廖耀湘兵团向南转向营口,结果在半路上被***包围,这时候因为廖耀湘的指挥部被打掉了,各部队乱了,四十九军郑庭笈直接和卫立煌联系,卫立煌又命令郑庭笈直接撤回沈阳。也就是说,卫立煌实际上也不支持廖耀湘南下营口,而是想把部队留在沈阳,但却没有明说。
所以,廖耀湘在辽沈战役期间的表现始终让人很费解,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反正他既不愿意增援长春,也不愿意增援锦州,又反对直接放弃东北,这就成了不战不走不降的局面。也是因为东北国军在辽沈战役中始终缺乏统一指挥和行动的统一方向,最终导致锦州率先被解放,廖耀湘兵团以意外的形式全军覆没,沈阳和长春不战而降,东北也就全部解放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汉夏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汉夏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