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夏朝历史的人是谁,了解夏朝看什么书

gkctvgttk 2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看懂夏朝历史的人是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看懂夏朝历史的人是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始建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真的存在吗,就算有中华历史也只有4090年吗?
  2. 老子的《道德经》为什么被尊为百经之首,如何读懂《道德经》?

始建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真的存在吗,就算有中华历史也只有4090年吗?

其实夏的概念最早周人提出的,周人自称华,也自称夏的后代。所以才激起了无数后人为了考证这个词的来历。

据现代专家考证,夏应该开始于4100年前一直到3600年前之间。那个时候应该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刚开始向青铜时代转变。

看懂夏朝历史的人是谁,了解夏朝看什么书-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考古发现,这个时代唯一符合的史前遗址只有两个地方,即“山西陶寺”与“陕西石峁”这两座史前空前规模的古城

山西陶寺自从发现之初起,就被冠以“尧舜之都”。因为他有高度发达的玉石文化,并且初步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他有完整的城墙和古代宫殿遗址,并且还发现了象征权利的物品。不仅如此,在它的周围还发现了古代的天文台。一切迹象表明,这里曾经是一座王者之都。

陕西石峁遗址,刚刚发现就被冠以“石破天惊”。刚开始的时候被人们冠以黄帝的昆仑城,后来经过考古发现,他的年代下限被锁定在了3780年前,这就与夏代吻合了,所以它又被称为“禹启之都”!

看懂夏朝历史的人是谁,了解夏朝看什么书-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25万平方米的超大面积,堪称史前古城之最。庞大的石头砌成的城墙,有现代城墙所具有的一切元素。皇城台上甚至还发现了来自于南方的物种“鸵鸟蛋壳和鳄鱼甲骨”,说明这里曾经受到了全国的朝拜。并且它的玉石文化登峰造极,堪称中国玉石文化之最。他的玉石材料来自于全国各地,一切迹象表明这里曾经是“天下的中心”!

欢迎大家关注大唐神都,将会带给您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夏朝当然是存在的,史圣司马迁认为夏存在,而且在史记里给出了夏都斟撏的位置,左华泰,右河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实际上这是宽泛的洛阳的位置,只要在洛阳找到带大型宫殿的都城遗址,而且时间上正好在夏朝,就可基本确定,是夏都斟撏。

看懂夏朝历史的人是谁,了解夏朝看什么书-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巨大宫殿遗址,有四平方公里如果说是部落议事厅,也太大了,碳14测定时间是元前1750年,离商朝的起始时间元前1601年尚有一百多年,混淆的可能性并不大。

宫殿有中轴线设计,而且左右严格对称,已被认定我国的第一个宫殿,也反应了中国先祖对宫殿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里头是夏的晚期遗址,和新密县的新砦遗址,登封的王城岗遗址,正好涵盖啦夏朝的早中晚期。仲康孔甲,后臯,帝辛曾在斟撏立都。

新砦的中期遗址,发现最高等级的陶器残片,属于东夷的龙山文化,是后羿寒浞灭夏的证据,和夏朝历史吻合。

二里头的文字是陶文,远在贵州荔波县的水族水书师,恰好能够读懂,这为今后找到文字证据,打下基础。二里头的青铜礼器已经发现,但是金文尚未发现,所幸二里头遗址也只是发掘了十分之一,将来文字的自证证据也许会来自陶文,

如果否定夏朝的存在,就要否定斟撏的巨大宫殿遗址,同时否定阳城遗址,新砦遗址。王城岗遗址的发掘,就是因为最早发现了书有阳城仓器的陶瓷残片,夏朝初都阳城,也是有古文记载的。虽然完美的文字自证证据还没有出土,但是现在还否定夏存在恐怕更难,三座夏都遗址,都有宫殿遗址出土,而且有前后呼应的地层关系,相信夏朝夏都的完美证明,也只是时间问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不是5000年,说上下5000年,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从燧人氏发明用火开始,先祖种稻、乐器等的历史来看,轻松把中华文明史推断至一万年左右。

在贾湖遗址内出土的龟甲、石器、陶器上发现了一批契刻符号,目前共17例,分别刻于14件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龟甲刻符9例,骨器刻符3例,石器刻符2例,陶器刻符3例,其共同特点均是刻划而成。早于安阳殷墟甲骨文5000多年,领先于古埃及纸草文字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先生研究认为,9000年前贾湖契刻符号与36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

一是书写工具相同,皆以锐器为工具把符号刻画在经过修治的龟甲或骨器上;

二是殷墟甲骨文是用来记载占卜内容的,而贾湖契刻也与占卜有关;

三是贾湖契刻是事理符号,而甲骨文中的事理字很多。

"殷人有典有册",可惜殷商的典册并未保留下来,但通过考古发掘,我们看到了商朝精美的青铜器和成熟的文字发达的城邑,所以商朝是个文明程度极高的王朝。先进的青铜技术和文字不是突然出现的,一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所以中国的有文字有青铜器的历史应该更早,说商之前国家文明的历史近两千年(韩非子所谓虞夏二千年)不是夸张。但是,西周共和元年之前的历史记载等文献(如三坟五典)今天看不到,因而考古取得实证是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目前的考古尚未发现夏代及以前系统的文字,我们既不能说商之前无国家文明存在,也不能武断那时王朝的形态。一切有待于考古等进一步的研究。历史学是很严谨的不是随性的,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可盲目轻率下结论。

老子的《道德经》为什么被尊为百经之首,如何读懂《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被称尊为百经之首,是必然的,因为它享誉世界,世界政要、精英名流、企业领袖们都为其崇拜,因此也被奉为旷世奇书。

当然,老子的《道德经》的“道”是从万经之王《易经》延伸而来的,所以如果你读懂了《易经》,《道德经》也很容易就能悟透。也可以说,《易经》是万经之“母”,《道德经》是其“子”并加以完善衍生出了“道”。“母子”一统了天下。

读懂《道德经》其实也不难,讲诉最多的就是治国,“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其二就是人性人欲,“道”属阴阳,人皆有阴阳双面,也就是善恶矛盾体。“上善若水“,水是五行之一,是最利万物而又不争的大自然产物,所以,只有像水一样克服自私于无私,才是真善;只有像水一样牺牲忘我的利益付出,才是最善。

当然,《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因为大多数读者文化掺差不齐,每一章要读懂也不容易,但可以按哲学逻辑思维去读,只要顺着客观规律去读,也能知其一二。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道是天之道的最高哲学抽像,德是人之道的最高哲学抽象。道是万物之宗,德是百胜之源。要读懂道德经,首先要对道有一个明晰的理解。世人都讲道是不可以说的,故而大多对道无解。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无解,道德经便无从读懂。很多人以为懂了,但道是什么却说不清楚,他们的懂也只能是迁强附会。其实道不但可以说,而且很简单,很容易理解,老子的第一章便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把它讲得清清白白:

道,与常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的定义,与常道的定义不同。

无,是新事物产生的开始。有,是生成新事物的母亲。无与有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道。或称天之道。无在开始的时候不存在,未来将会存在,所以是趋势。有在开始前就存在,并支持趋势成真,所以是条件。

常观无,可以确定策略的方向。常观有,可以把握变化的边界,谋划策略的内容。观无观有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常道,也即是德,或称人之道。

 观无和观有,名称不同,同出于常道。其意义深刻,作用深远。无限深刻,无限深远。天下妙策皆出此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看懂夏朝历史的人是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看懂夏朝历史的人是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道德经 夏朝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