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外交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外交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武帝时期的外交内容及其意义?
一,发动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李广、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疆土 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同时消灭了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汉武帝时期的对外关系有:
1、发动对匈奴战争,解决和巩固汉边境。 2、通过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汉朝对外陆路的贸易通道,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发展。 3、扩充疆土,派兵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使多个民族团结起来。
古代主管外交的机构?
一提到这个问题网上很多回答都是鸿胪寺,其实恰恰忽略了另一个更加知名且重要的部门——礼部。
先说鸿胪寺的由来,最早从周代起,名曰大行人,设中大夫两人,掌接待大宾(诸侯)、大客(孤卿)之礼仪。秦朝叫典客,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掌管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接待、交往事务。(以原行人署,属邦署合并扩大,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汉朝实行分封制,因此在汉朝时掌管各诸侯国的纳贡等事)汉景帝时改为“大行令”,汉武帝改为“大鸿胪”。王莽改为“典乐”,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东汉罢置。至北齐,设鸿胪寺,隋唐有典客署,属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鸿胪寺主事的有:卿、少卿、丞、主簿。主官为鸿胪寺卿,鸿胪寺是正四品衙门。
再说说礼部。礼部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其中有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其中,科举和外交是礼部的主要职责。主客司有主官郎中、 员外郎 、主事、笔帖式、经承等,郎中为正五品。要是按礼部说郎中上面又有尚书(明朝正二品各朝代不同)、侍郎(明朝正三品)。
外交方面,外国来使的接待以及国书投递等工作皆有礼部负责,鸿胪寺负责的是外国使臣朝见皇帝时的礼仪引导。
古代主管外交机构如下:
先秦和秦时有官职,但尚未专设部门,如秦代负责外交的官员名称是典客和典属国。
汉代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为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管外交的机构主要是鸿胪寺和客曹尚书;
三国承汉制,魏、蜀、吴三国皆有大鸿胪;
隋代负责外交的机构谓鸿胪寺和谒者台;
唐代由鸿胪寺和尚书主客负责外交;
明代负责外交事务机构主要是鸿胪寺和行人司;
清代前期,既保留了传统的鸿胪寺建制,又设立理藩院、会同四译馆管理外交事务,
清代后期,先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具体负责外交事务,鸿胪寺与理藩院的外交职能相应转向国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外交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外交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