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的历史怎么记录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周朝的历史怎么记录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周代的历史是如何确定的?
我国历史从商朝晚期过度到信史时代,三皇五帝、夏朝没有留下可考的文字记录,更不用说史书了。商朝文字逐渐发展,人们会把文字记录在甲骨及重器上面,用于占卜和记事,所记之事也仅是一个片段。周朝开始设太史记录国家史事,史书在当时属于官书。
东周时代学者或行走天下,或著书立说,或广收***。留下的经、子、集中可以找到许多前朝史事的记录。这也是后人了解周朝之前历史的根据,至于越往后来,杜撰越多。相关书籍:《周书》、《尚书》、《管子》、《吕览》等。
要从这些古书中获取周前历史可以说事倍功半,更方便的是从后人所著史书中了解。其中圭臬当属《史记》,因司马迁时代距古史较近,所考事迹较为可信;还有东汉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此书也载录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史事;魏晋谯周《古史考》,为考订《史记》所载周秦以上史事之误而作;《竹书纪年》争议较大,真伪未可知;南宋罗泌撰有《路史》,详述了有关上古时期的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史事和传说,虽然资料丰富,但取材芜杂,很多材料来自纬书和道藏,神话色彩强烈,故向来不为历史学家所***用。近代有吕思勉先生《先秦史》,史料详实,非常有用。
怎样知道土层是哪个时期的?考古专家怎么知道具体的时间的?
在考古工作者眼里只有两种土:生土和熟土。生土是自然界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堆积,自然形成的原生土壤。也有人称它为死土、净土,其颜色纯净、均匀、细密,质地紧揍、纯净。熟土是人工翻动过的土,也叫活土、花土,颜色不均,结构参差,质地疏松混杂。
(对用洛阳铲打上来的土进行分析)
考古工作者经常接触遗址,什么是遗址呢?遗址是过去的人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生活劳动时,必定要翻动地上的土,例如修建房屋要挖地穴,或挖墙基,或挖柱础;储存粮食、蔬菜要挖地窑;种田要翻耕,排水要挖沟,蓄水要挖塘,引水要开渠等等。当他们废弃这片生产、生活范围时,无意中将他们动过土的范围和一些生活遗迹留给了后来的人们。这些遗迹就是遗址。
普通人眼里的土,在考古工作者眼里又细分遗址内的灰土、房基或城墙下的夯土、行人踩出的路土、雨水冲出来的淤土等等,这些土蕴含了特殊的信息。要想知道土层是哪一时期的,还需要了解考古学上的三个概念:第一,扰土层。考古挖掘中,从上至下一般分为耕作层,扰土层,文化层。这三层很容易辩别,一般从颜色、土质来区分。我们把近代、包括民国和建国后的土层称为扰土层;农民经常翻动的表层是耕土层;扰土下还有清代、宋代、汉代、西周的文化层,再往下就是很厚的新石器文化层。不同土层有颜色上的差别;软硬的差别;质地(疏松、致密方面)的差别;包含物(如碳粒、红烧土)的差别。能分出不同土层肯定是有区别的,要仔细分析,加以鉴定。扰土层在发掘时也可分层,只是在写报告时,会合并一个扰土层。
第二,文化层。由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考古工作即是从地层上正确划出上下层的叠压关系。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的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第三,文化层的叠压关系。文化层的叠压关系可分为叠压、打破、共存三种情况。原则上“老的在下,新的在上”,也就是说年代相对古老的地层,一般位于相对新的地层之下。打破关系指晚期人类活动破坏了早期人类活动地层上的遗迹、遗址等,如地窖、井、墓坑等经常出现打破关系。共存则是指同一时期、地域、处于同一文化层上各个遗址、遗迹的关系。(探方中的不同地层)
考古专家要判定土层的具体时间,一般根据对扰土层、文化层、文化层的叠加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具体的时间。当然还可以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来确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的历史怎么记录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的历史怎么记录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