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

gkctvgttk 2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记载蜀国时期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周朝诸侯蜀国国家范围和姓?
  2. 周朝蜀国的称号?
  3. 仁寿之华典故?

周朝诸侯蜀国国家范围和姓?

蜀国是中国古代秦时期的蜀族在现今四川建立的国家,后被秦国所灭。

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发现商代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羌人的一个分支。蜀国不只拥有单独一个王朝,在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开明五世之前,蜀国的都城建于广都樊乡(即今天的双流县)。到了开明九世建都成都。开明十二世时“五丁力士”开辟了石牛道,打通了从蜀至秦的信道。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灭蜀后,蜀人残部一支在王子安阳王带领下辗转南迁,最后到达交趾,在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持续了一百多年。

周朝蜀国的称号?

古蜀文明自岷江上游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及融合,变为蜀人,并转型成封建制国家。

传说蜀人起源于蜀山氏,从蚕丛氏称王开始,历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氏族的统治。约公元前11世纪,古蜀国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为“牧誓八国”之一。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为帝,号望帝。杜宇在位时期,迁都郫邑,教民耕种,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

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约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鳖灵,建立开明王朝,号丛帝。从公元前451开始,秦蜀两国围绕南郑(汉中)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至公元前387年,蜀国最终夺回南郑。

公元前367年,开明九世徙治成都,始立宗庙,复称蜀王。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乘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之际,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战败被杀,古蜀国灭亡。为了区分后世以蜀为国号政权,一般称先秦时期的蜀国为古蜀国。

考古发现表明古蜀国拥有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成熟的黄金加工技术,同时也是一个神巫色彩浓厚的国家。

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仁寿之华典故

仁寿县名的由来

  仁寿县是目前眉山最大的区县,也是四川第一、全国第三的人口大县,该县幅员2606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570个村。

  仁寿在周朝时由蜀国管辖,秦朝时改为蜀的一个郡管辖。蜀汉时,属于犍为郡武阳县。南朝属怀仁郡所辖一县的怀仁县,治所在今文林桥附近。北朝西魏属陵州怀仁郡普宁县。隋开皇3年(公元583年)属罢郡后辖五县的陵州,名普宁县,为州治所在地。

  那么为何在北周隋朝的时候要将仁寿改名为陵州呢?相传因为道教始祖张道陵曾在仁寿开凿盐井,定名“陵井”。所以在北朝西魏年间因陵井得名,置陵州。陵州设立以后管辖有怀仁、仁和、席郡。怀仁郡又管辖有普宁、蒲亭两个县。东晋的时候,陵州盐业发展,益州刺史就在县城西(也就是现在的仁寿县城北街)设立守卫部队。

  隋朝开皇18年,也就是公元598年,改普宁为仁寿。仁寿从此定名,一直到今天。县名沿用至今1400多种。

  关于仁寿县名的由来,有以下3种说法最为流传。

  说法一:仁寿有个“仁寿宫”

  仁寿县拥有1400多年的历史,曾经名声赫赫。

  隋开皇十三年二月,奉皇帝诏书,在仁寿现在的电影院附近,建造“仁寿宫”,由杨素监督实施。到开皇十五年三月建成,丁亥年,皇帝到仁寿宫来住过。

  “仁寿县因何而得名从来没有书说到。”《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三期《四川地名考释》记载,作者任乃强则认为仁寿的得名离不开仁寿宫,按怀仁郡旧名的“仁”字;也由于隋高祖晚年基本住在仁寿宫,所以蜀王秀就将普宁改为仁寿,以迎合隋文帝的心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记载蜀国时期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仁寿 蜀国 仁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