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历史上的文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周朝历史上的文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分封制作文?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一.先秦时期
周初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分封制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初分封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史称: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经过春秋时期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以及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小国。
有没有记载周朝历史的书呢?
想了解周朝的历史,推荐四本书:《春秋》、《左传》,《竹书纪年》和《史记》。
第一部《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至迟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记载国家大事;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秋”四季的季节。但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罢。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相传《春秋》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
第二部《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又被称为《左氏春秋》。
第三部《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第四部《史记》,号称史家之绝唱,编撰者为司马迁,其中对夏商周时代有涉及和记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历史上的文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历史上的文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