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商朝祭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商朝祭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商纣王有没有废除人祭?
商纣王是一个激进改革派,废除了人殉制度,遭到了比干为首的贵族反对。
死后,没有人殉,没面子。
直接激怒了贵族,这是要刨了大家的根。不服的人前仆后继。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他在位期间确实进行了人祭。人祭是一种残酷的宗教仪式,将活人作为祭品献给神灵。根据历史记载,商纣王在位期间,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权力欲望,频繁进行人祭,以求神灵的保佑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这种残忍的行为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因此,可以说商纣王并没有废除人祭,反而滥用人祭加剧了他的统治危机。
没有。
所谓“纣王废除神权、废除巫祝、废除活人祭祀”,其实是***的。
光是根据已出土的的帝辛甲骨文卜辞,就发现帝辛不止一次用人牲进行占卜、祭祀。
比如《甲骨文合集629》,就记录了帝辛用了60个人牲 (“小臣三十、小妾三十”) 进行占卜、祭祀,而且是将这些人牲放到锅里煮来祭祀。
而帝辛一次性将“小臣三十、小妾三十”活煮的祭祀、占卜还不止一次。
商纣王有废除人祭。大肆盛行的活人殉葬让商朝人口减少,为此商纣王决定废除活人殉葬并用动物代替活人。真正的历史是商纣王废除了活人祭祀、任用有才的奴隶为官、支持男女平等
周武王怎么进行人祭的?
周武王进行了人祭。
据《史记》《尚书》等史书记载,周武王在成功推翻暴虐的商朝后,进行人祭,以表示对殉国的民众的悼念和尊重,同时借此庆祝周朝的建立。
人祭作为一种古代的残酷习俗,早已被人们所谴责和淘汰。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周武王进行人祭的事件,亦可以看成是古代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呈现出不同封建朝代的特色和区别。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人类社会道德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和进化。
武王命人杀掉所俘殷王武士百人和40个小氏族的首领。又命司徒、司马在外朝南门处剥掉众多俘虏的衣服,夹道示众,然后再将他们驱赶到内朝杀掉,取下他们的头颅献祭众位商先王。
之后又由太师吕尚用白、红两种旗杆挑着商纣及其二妻的首级进入,作为牺牲,燎祭位居上帝左右的先祖木主(祖先牌位),以示伐纣事业大功告成。
周武王***用了人祭的方式
史书记载,周武王伐纣之前,在成周(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祭祀了天地神明、周公、文王等神明,以求得心神安稳,然后***取人祭的方式,亲自将自己的兒子格杀(一些史书记载是叔叔的兒子),表示对于祖先、国家永远不受辱、铲除纣王的决心
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周武王***用的人祭方式是一种不人道、违反***的行为,现代人应该坚决反对和谴责
甲骨文是商朝祭祀用的卜辞,里面都记录了些什么***?
(武丁大龟)
确实,甲骨文是商朝祭祀用的卜辞,所以,别对它的内容希冀太高——记没记夏朝,说没说黄帝等等,没有也很正常,或许是还没发现也有可能;但是,更别小看了总量五千字,解读千多字的甲骨文,其涉及商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外交、宗教、文化、习俗、生活各个方面,不啻为一部百科全书。 只能则其要者而言之。(墨写甲骨)
一,甲骨卜辞,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为信史。关于商王世系,司马迁的记载,与甲骨文中祭祀的商王,只有个别差异。1929年,董作宾先生发现了甲骨卜辞中的“周祭”制度——对在过位的商王循环往复一轮轮祭祀。社科院常玉芝研究员深化了这个研究。学者们认为,周祭是商代根本性的祭祀制度,更是根本性的政治制度。殷商人除了祭祀立国前的先祖神,比如契之外,对上甲微成汤开始的商王,分为十旬,就是十组,按照规定好的礼仪、程序逐一轮番祭祀。通过周祭卜辞,不仅对商王世系一目了然,而且对商代王位传承规则,也有了全面认识——一定是“父权子承”,只是执行的不好,接二连三出现了“兄终弟及”的情况。在周祭中,凡属于“父权子承”的先王,都同时祭奠其媳妇,有时候还是两个;凡“兄终弟及”的,都只祭奠先王一人。这也就找到了理解司马迁记载的“中商时期九王之乱”的根据——那个时期恰好反复出现了破坏“父权子承”制度的情况。 (求年卜辞)
二,甲骨卜辞,揭示了商代的国家宗教和民族信仰。史书载,玄鸟生商——玄鸟是商代的图腾。于省吾先生曾考证一件带铭文的商代青铜器,说上面是“玄鸟妇”三字的合文。甲骨卜辞中,亦有向吞了鸟蛋生下商人先祖契的有娀氏问卜求子的记载。另外,甲骨文中的商人高祖王亥,“亥”字为“以手持鸟之形”。这样的甲骨有数十片之多。卜辞中,还能看到当时对天神的崇拜。甲骨文中的“帝”字,一是名词,指天神;二是动词,指禘祭;三是庙号的区别字。商代认为,上帝主宰气象,旱涝、雷雨、冰雹、云风都管,求上帝“令雨”、“令风”的卜辞很多。上帝还掌管年成,祈祷上帝保佑丰收的卜辞常见。另外,上帝还左右城邑安危、战事胜败、王族福祸。卜辞透露出,商人崇拜自然神,包括太阳神、风神、云神、雨神、四方神。代表东南西北的四方神,管着各自的风神,代表不同季节,其中的东方神和西方神还在卜辞中被称为东母西母。另外,自然神中,还包括土地、山川、河流等神衹。商人的崇拜和信仰中的重要内容是祖先崇拜,前面已经说到周祭,不再详述。(商先祖王亥卜辞)
三,甲骨卜辞,尽管基本是祭祀、问卜、求佑等内容,但展露了商代各方各面的面貌。比如,可以知道那时的农业已比较发达——代表农具种类的[_a***_]繁多,虽未见甲骨文的犁字,但青铜器的犁铧已有出土;当时的耒,需要至少两人操作;在王田上,曾同时有两千人干活;主要农作物有粟、黍、麦、稻、豆、高粱等等;***仍然是重要生产活动,经常一次猎获上百头野兽;那个时代气候温暖潮湿,中原野象遍地,卜辞中多有一次抓住十头、七头象的记载;家畜养殖具有规模,牛羊马牛鸡鹅甚至大象都人工饲养,商王和贵族还经常视察;酿酒业发达,品种不少,档次分明,卜辞屡屡记载贵族和方国向商王进贡美酒;商业比较发达,市场规模不小,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卜辞里说到有人向商王献贝;对疾病区分很清楚,用于病痛的字不少,头疼、牙痛都需占卜;商代对天文已很关注,有专门官员负责在固定的观象台观察天象;商朝有了自己相对成熟的历法,卜辞还记录了多次置闰的情况;对一些星宿的命名与周代一致;王城建设规划程度不低,卜辞记载了王畿和外服城邑的布局;管辖诸侯、方国,以及涉及外交、战争的卜辞很多。
(商高祖夒卜辞)
甲骨卜辞还包含了很多内容,篇幅关系,不多论及。商代距今3000年以上,不过当时各方面的发展程度,可以用叹为观止来概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商朝祭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商朝祭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