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汉朝历史,如何学汉朝历史知识

gkctvgttk 1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学汉朝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如何学汉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初学者该如何入门历史?
  2. 汉朝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历史初学者该如何入门历史?

如何入门历史,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兴趣。我就非常喜欢历史,经常阅读历史名著。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来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如果说你对历史没有兴趣,那么你想入门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是一种煎熬。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想入门历史就比较简单了。

如何入门历史呢?

如何学汉朝历史,如何学汉朝历史知识-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读。你想入门历史,你要知道历史线吧,你要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吧。我建议你可以读读《世界通史》,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名著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看看中国人自己写的历史书,比如《史记》的白话版等等,不管怎样,一定要了解史纲,知道什么时间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2.看。如果读书太过单调,还可以看,看什么呢?看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历史电视剧,历史电影,当然抗日神剧除外,也能对历史有大体的认识。

3.写。在看史料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一写,画一画,如果已有历史框架,写一篇历史文章也是很好的。

如何学汉朝历史,如何学汉朝历史知识-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历史涵养,就会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看法,我们通过阅读史料来获得我们对历史的感性认知,通过对感性认知的积累,我们会“去粗存精,去除糟粕”,对它们又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价

5.最重要的一点:努力,坚持。***如说以上几点你都能做到,但唯独这点你做不到,那么你的历史也是很难入门的。

作为一个历史的入门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爱好。作为一个纯粹的爱好者,非文科专业的人,完全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作为一个学科而言,它需要花一定时间去积累、沉淀的。下面是一些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包涵。

如何学汉朝历史,如何学汉朝历史知识-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历史的爱好,我认为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小时候同学、好朋友有这方面的爱好,平时多沟通、交流,自己也喜欢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不断地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爱好,提升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慢慢也对国内外的一些历史有了一点点的了解。

到了高中,没有选择了文科,并没有放弃对历史的爱好。后来大学虽然时间有些紧张,但是由于大的方向和历史还算有点关系,所以不知不觉中还是继续学了一点相关的东西。

我觉得对于非专业的人,更重要的学以致用。虽然有一定急功近利,但是有反馈才有学习的动力。《圣经 旧约 传道书》第一章第九节: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Whatever has h***ened before will h***en again. Whatever has been done before will be done again.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诚然,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发展的,但是,过去的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读历史,可以增长智慧,避免走一些弯路。

下面是我的学习历程,可以当作参考。

(一)观其大概。对于爱好者而然,没有必要上来就啃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书籍,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对于中国史而言,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朝代及大概时间顺序,还有就是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事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认知体系。

作为历史初学者,首先应当掌握最基本的史实,脱离基本历史事实谈历史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有一定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但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前人通过文字记载留下的片段,既然是文字加工,就必然参杂作者的主观偏见和个人立场,因此,面对史料,初学者一定学会甄别,有所受有所不受;再次,要体系化地看待历史问题,任何一段历史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系统化、国际化思维来看待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通俗史引导兴趣

正史未免太过吃力,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读通俗史。

第二阶段:从不同角度看历史

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角度研究历史

第三阶段:历史的切片

所谓历史的切片,就是截图历史中一个单个因素,进行单点突破,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第四阶段:借助外人视角来看中国

看港台历史学家,汉学家,日本史学家的文献综述

汉朝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科举制设立于隋朝汉代选拔人才自然无法通过科举制,但它却有一套选人机制。汉代的选人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从太学中选拔优秀人才;二是利用“乡举里选”,从地方挑选人才到中央。

太学是汉代国家最高学府,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太学生学满后会有个考试,当时称为“科”,总共分为两等,甲科出身的为郎,乙科出身的为吏。郎指的是在皇宫里的侍卫,主要服务于皇帝。待这些郎官在皇帝身边服务几年,遇到***需要人员,就在郎官中挑选分派。吏是地方长官的佐官,考乙科的太学生必须回本乡***充当吏职。汉代官吏的任用有一规则,地方长官一律由中央委派,郡县的佐官必得本地人充任。

所谓的“乡举里选”,说的是地方可以时时向中央推举人才。这样的推举,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无定期的。当国家遇到什么大事时,朝廷常常下诏让地方推举贤人。如新皇登基,或大灾荒。这些被推举来的人被称为“贤良”。贤良们到了朝廷,朝廷会提几个政治上的重大问题,叫做“策问”。然后朝廷再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分别挑选任用。

二是特殊时期。比如朝廷需要出使西域,出使匈奴,需要有人通晓匈奴语和西域语言的人;或者黄河决口,需要具备治水知识的人。这时朝廷就需要下诏征求符合条件的人才。地方知道有这种人才的,可以向***推举;还有认为自己拥有这方面的才能,也可以自己报选。

三是定期的。这种定期推举人才的就是“举孝廉”。汉代以孝治天下,历来都诏令地方官察举孝子廉吏,但地方官响应并不是很积极。汉武帝时,曾下诏责问地方官。并下令公议,不举孝子廉吏的地方官应受处罚。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定期向朝廷推举人才的制度

汉末的选拔制度,最著名的是察举制,但不是唯一。

察举制度只能说是整个选官体系的一环,各个制度并不应该脱离它的背景谈论,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应运而生,也是适合这一时期的制度。试想,把科举制拿到汉末是什么状态?知识、***都在少数世家手中,读书识字都难,谈何抗衡世族。

察举制

察举,即察廉、举孝,关注的是“孝者”、“悌者”、“廉吏”,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岁举,另一种是特举。岁举的有州里推荐的茂才,郡里推荐的孝廉。特科有贤良方正、明经、明法、勇猛知兵法等。岁举即每一年特定时间推举,特举没有固定时间。

贤良方正,即为官贤明,为人方正,敢直言劝谏,比如刘焉就曾被举贤良方正。明经,强调通晓经学,在太学的学科中同样有经学这一项,或者说必不可少的一项。明法,即通晓法律,比如颍川郭氏自郭躬开始,数代研习《小杜律》。勇猛知兵法,顾名思义,点了军事专长的,比如汉灵帝刘宏在黄巾之乱时,就试图征召“明战阵之略者”。

需要说明的是,茂才本是“秀才”,为了避讳刘秀才改名,而在西汉时期茂才与东汉时期的贤良方正相近,并没有特定的推举时间。茂才比孝廉更稀少,因而举孝廉一般出任郎官,而举茂才可以直接出任县令。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三国志·吴主传》

辟除

辟即开门延请,各级主官可以自行招募掾属,尤其是丞相、太尉、大将军这种可以开府的官员,即公府辟除,比如曹操、[_a***_]开府后都任用了很多府吏,当然曹操的霸府很特殊,连刺史都能出任他府上官吏。如张辽、周群都是被一州刺史辟召的。更高级的是诏除,天子下令征召,以安车蒲轮或公车特征,管宁就享受过这待遇,还没出仕。

任子

主要是察举制,亦称推举制。汉朝自汉武帝,以孝治天下。举孝廉,故特制孝廉科。也就是地方官员州长、牧长之类往上级往中央随时随地考察选取人才。然后再经经考核认命官员。配套的官制三公九卿制。公卿世家中养着一群幕僚,幕僚又可以相互推荐低层人才。

到了三国时也是如此的,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什么卧龙凤雏,贤人良将,都是被公卿幕僚们推荐给君主的,刘备三顾茅庐前,中间还要有水镜先生、徐庶等的举荐,这诸葛亮也就被选***成了他的忠将良才。察举制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察举制弊端已经十分突出了,土地兼并严重,往上举荐人才的通道也被世卿大家族大地主阶级垄断,造成地方拥兵自重,潘镇割据,八王之乱。到了隋唐时,科举制就渐渐取代了察举制。

汉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时代,自此以后便有了汉人的称呼。一个国家的兴盛离不开人才,那么汉朝是怎么去选拔人才的呢?

汉朝分为两汉,长达405年之久。其实汉朝的用人制度其实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条甄选人才的体系,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私人荐举、考试、任子、 纳赀等等多种方式。为什么如此说呢?且听愚人一一道来。

第一阶段是从汉朝开国到汉武帝这段时间,汉初沿用了秦朝的军功爵制。一则按照军功和爵位的高低进行筛选人才,二则是选自郎官,即李斯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中的郎中令。郎官也就是朝廷的禁卫军,负责保卫皇宫、皇上的安危。如果某处缺少官员,即可从郎官中选派。

汉武帝即位后,对朝廷的官职进行了改革,选拔人才的制度也发生了调整,这个时候,察举制就走上了历史舞台。

所谓察举制即是由地方***官员推荐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者朝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就有资格做官了。

这个政策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冬提出,最终在元光元年正式形成一种制度,相隔七年,能够最终落地还是得益于董仲舒的建议,他让汉武帝多重视选举人士。

此后,汉武帝开始下令,要求每年州级单位必须举荐“秀才”人才,郡县必须举荐“孝廉”人才。

也就是说征召一些名人名士,有能力的到朝廷当官儿,服务社会。你可以是受人推荐的,也可以毛遂自荐。只要皇上看中了你,就有当官的可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学汉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学汉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历史 察举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