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堂从商朝开始,从商朝开始到现在

gkctvgttk 1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讲堂从商朝开始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讲堂从商朝开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百家讲坛三星堆人迁移到哪里了?
  2. 中华文明大讲堂的图书目录?
  3. 纪连海百家讲坛闫姓来历?
  4. 为什么易中天敢写《中国通史》?

百家讲坛三星堆人迁移到哪里了?

三星堆的人去中原了,那只是推测。推测不是推定,因为推测必得证明。如果证明不了,推测不成立;如能充分证明,推测便成推定。

怎么证明?先说三星堆人离开的时间点。专家考证:“三星堆文化”终止的时间点距今约3000-3100年。在这个时段,中原有没有重大的 历史 事件?有。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元前1046年,中原大地上发生了周武王率领联军灭掉了殷商王朝,而殷周交替的时间点距今3068年。这与三星堆人离开的时点高度吻合,不难推测:三星堆人参加了灭殷之战。当然,这仍是推测,还必然有相应的史料佐证。

历史讲堂从商朝开始,从商朝开始到现在-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华文明大讲堂的图书目录?

第一讲 从传说中走来——遥远的史前文明

第二讲 开启中华文明的里程碑——夏朝与商朝

第三讲 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西周

历史讲堂从商朝开始,从商朝开始到现在-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讲 文明从沉寂中“破茧”——春秋战国

第五讲 专制主义下的英雄绝唱——秦朝

第六讲 为史称羡的盛世时代——西汉

历史讲堂从商朝开始,从商朝开始到现在-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七讲 河洛苍茫匡社稷——东汉

第八讲 青山依旧水长东——三国

第九讲 浊世清风始魏晋——西晋东晋六国

第十讲 关山非渡近楼台——南北朝 第一讲 又一个短命王朝——隋朝

纪连海百家讲坛闫姓来历?

  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后裔,当代《姓谱》载,分闫、阎二姓。闫姓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在当代《百家姓》里,经过后世篡改以后,尤其是满清烧书、篡改古籍以后,闫字被解释成所谓阎字的简化字。在商朝,闫姓曾被神化 是超越统治阶级的族群,闫姓第17代族长曾封下五姓赐予周王后周王将五姓赐予其五名后代 是为赵、陈、刘、张、王五姓并流传后世。

  1、相传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河北易水一带),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闫作为自己姓氏,从此姓闫,称闫氏。

  2、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闫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闫城,他的子孙也姓闫,称闫氏。

  3、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邑(山西夏县一带),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闫。

什么中天敢写《中国通史》?

他是写书,又没说写历史!一本书,你非要当史书对待干嘛呢?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能看的下去的书,比看不下去的书要好!一本书里有一句话,对一个人有帮助,让他印象深刻,那这本书对这个人来说,就是好书!

以易***目前的人气,他自然敢写。但写得如何就很难说了。从他编写《中华文明史》的作派看来,再来编一部《中国通史》,真不知他又编出什么“大话”来。袁隆平说,中国人6500年前就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浙江出土了7000多年前稻谷的样本。又,河南出土了4500年前的丝麻织物残片,浙江出土了4200年前的丝线、丝带和没有炭化的绢片。这些产生在中华大地堪称“伟大”的文明成果都进不了他的法眼,他编的《中华文明史》真实程度可想而知。或者,他以为这些只是中华文明的“初潮”或“前戏”,那么“***”又是什么呢?据说易***编史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只***信“世界公认”的学术成果。他所说的“世界”,其实只是西方国家,并不包含中国在内。我们知道,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根本就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至今人类学仍称东亚人种为“蒙古人”,而无视最大的族群“中国人”的存在。他拿“东西方文明比较”来编史其实很容易做到,但要编出一部既符合历史真实,又有独到见解的“文明史”谈何容易!说到底,易***的“史学”底子还是浅了一点,单凭《百家讲坛》那一点东西显然不行。他说中华文明只有3700多年历史本就是拾洋人牙慧。编一部《中华文明史》竟然排斥本土的史实与话语权,岂非咄咄怪事!这相当于让司马迁看着当时的罗马帝国脸色编《史记》,这也太难为他了。记得有一次看央视节目,易中天与王立群两位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学术明星”侃历史。一个说:“历史没有真相。”一个说:“历史没有意义。”莫非易***呕心沥血制作的《中华文明史》或者《中国通史》就是这种货色?果真如此,不亦乖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讲堂从商朝开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讲堂从商朝开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三星堆 中华 百家